“孟德兄,多谢你及时赶来,否则,我等今日恐怕难以抵挡李傕的进攻啊!” 孙坚走上前,对着曹操抱拳道谢。
曹操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文台兄客气了。我等皆是为了讨伐董卓,匡扶汉室,理应相互扶持。如今李傕虽被击退,但董卓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等还需多加防备啊!”
袁绍也走上前,对着曹操说道:“孟德兄所言极是。此番多亏了孟德兄前来支援,我等才能击退敌军。接下来,我等当继续整顿兵马,补充粮草,同时加强函谷关的防御,以防董卓再次派兵来袭。”
曹操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战场,沉声道:“董卓麾下猛将如云,兵力雄厚,我等想要讨伐他,并非易事。如今各路诸侯虽组成讨董盟军,但人心不齐,各怀鬼胎,若不能团结一致,恐难成大事。依我之见,我等当尽快召开诸侯大会,共商讨董大计,制定统一的作战计划,唯有如此,才能有望诛杀董卓,恢复汉室秩序。”
孙坚和袁绍闻言,皆是眼前一亮。他们深知,曹操所言正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若各路诸侯继续各自为政,相互猜忌,那么讨董大业必将半途而废。
“孟德兄所言极是!” 孙坚说道,“我等即刻派人联络各路诸侯,邀请他们前来函谷关,召开诸侯大会,共商讨董大计!”
袁绍也点头附和:“好,此事就交给我来安排。我会尽快派人前往各路诸侯的军营,传达邀请。”
夜色渐深,函谷关内的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救治伤员。虽然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但士兵们的脸上却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只要各路诸侯能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诛杀董卓,恢复汉室的和平与稳定。
孙坚、袁绍、曹操三人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夜空,心中都充满了感慨。他们知道,讨董大业任重而道远,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等待着他们。但他们也坚信,只要心中的信念不变,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匡扶汉室的目标。
几天后,各路诸侯陆续赶到函谷关。一时间,函谷关内人声鼎沸,各路诸侯的营帐排列整齐,旗帜飘扬。在袁绍的主持下,诸侯大会在函谷关的议事大厅内召开。
议事大厅内,各路诸侯分坐两侧,气氛严肃。袁绍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诸位将军,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为了共商讨董大计。如今董卓乱政,残害忠良,欺压百姓,汉室江山危在旦夕。我等身为汉室臣子,当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诛杀董卓,恢复汉室秩序。只是,董卓兵力雄厚,麾下猛将如云,若我等各自为战,恐难有胜算。所以,我希望诸位将军能够放下私心,团结一致,共同制定作战计划,齐心协力,讨伐董卓!”
袁绍话音刚落,北平太守公孙瓒便站起身,大声说道:“袁盟主所言极是!董卓老贼,罪大恶极,我等必当同心协力,诛杀此贼,以谢天下百姓!我公孙瓒愿率领麾下兵马,听从盟主调遣,为讨董大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公孙瓒的话音刚落,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等诸侯也纷纷站起身,表示愿意听从袁绍的调遣,共同讨伐董卓。
就在这时,长沙太守孙坚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将军,讨伐董卓,匡扶汉室,乃是我等的共同目标。只是,我等虽组成讨董盟军,但至今尚未选出一位主帅,统一指挥各路兵马。若没有主帅统一调度,各路兵马依旧各自为政,恐难形成合力。依我之见,当尽快选出一位德高望重、智勇双全的主帅,统一指挥讨董盟军,如此才能提高作战效率,增加讨伐董卓的胜算。”
孙坚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各路诸侯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孙坚的提议。袁绍心中一动,他一直想成为讨董盟军的主帅,掌控各路兵马,只是碍于面子,不好主动开口。如今孙坚提出选主帅之事,正是他的机会。
就在袁绍准备开口毛遂自荐时,曹操站起身,缓缓说道:“文台兄所言极是。选主帅之事,事关重大,必须慎重。我认为,主帅不仅要德高望重,更要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能够统筹全局,制定出合理的作战计划。诸位将军,不知你们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曹操的话让议事大厅内陷入了沉默。各路诸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心中盘算着。有的诸侯想推荐自己,却又担心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持;有的诸侯则在观望,想看看其他人的态度。
就在这时,渤海太守袁绍站起身,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诸位将军,讨董盟军成立以来,我一直致力于联络各路诸侯,协调各方关系,为讨董大业奔走操劳。如今,为了能够更好地指挥各路兵马,讨伐董卓,我愿意担当讨董盟军的主帅,尽我所能,带领大家诛杀董卓,匡扶汉室。不知诸位将军意下如何?”
袁绍话音刚落,他身后的谋士郭图、逢纪等人立刻站起身,大声说道:“袁盟主德高望重,智勇双全,实乃主帅的不二人选!我等坚决支持袁盟主担任讨董盟军主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他一些与袁绍关系较好的诸侯也纷纷表示支持。然而,也有一些诸侯对此表示反对。长沙太守孙坚皱着眉头,沉声道:“本初兄,你虽有联络诸侯之功,但论军事才能和作战经验,恐怕难以胜任主帅之位。此番讨董大业,关乎汉室安危,主帅之位,必须由真正具备卓越军事才能之人担任,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孙坚的话让袁绍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心中有些不满,却又不好发作。就在这时,北平太守公孙瓒站起身,说道:“文台兄所言极是。袁盟主虽有功劳,但军事才能确实并非顶尖。我认为,曹操将军足智多谋,作战经验丰富,此前在荥阳之战中,更是大败董卓军,实乃主帅的合适人选。”
公孙瓒话音落下,帐内瞬间陷入诡异的寂静。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曹操,只见他端坐案前,手指轻轻摩挲着腰间佩剑的剑柄,脸上不见半分喜悦,反倒凝着一层若有所思的神色。
帐外的风卷着沙尘拍打在布幔上,发出 “呼呼” 的声响,像是在为这场暗流涌动的推举添注着紧张。曹操缓缓起身,拱手向公孙瓒作揖,声音沉稳:“伯圭兄抬爱,孟德愧不敢当。荥阳一战,我军虽侥幸小胜,却也折损了不少将士,若论领兵之才,在座诸位皆有过人之处,孟德怎敢僭越?”
他这番话看似谦逊,实则暗藏机锋。既委婉拒绝了公孙瓒的推举,避免直接与袁绍对立,又不着痕迹地提及荥阳之战的功劳,让在场诸侯都无法忽视他的实力。帐中诸侯们神色各异,有的暗自点头,有的则面露沉吟,显然在权衡利弊。
袁绍脸色愈发难看,方才被孙坚当众质疑军事才能,已是让他颜面无光,如今公孙瓒又公然推举曹操,这无疑是在挑战他的权威。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目光扫过帐中众人,沉声道:“伯圭兄此言差矣。孟德将军虽有荥阳之功,但讨董盟军规模庞大,各路兵马习性不同,若主帅威望不足,恐难统领全局。我袁家世代受汉室恩宠,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论威望,论联络诸侯的能力,在座诸位谁能与我相比?”
郭图立刻附和道:“袁盟主所言极是!盟主出身名门,德高望重,唯有盟主才能凝聚各路诸侯之力,共讨董卓。曹操将军虽有勇略,但资历尚浅,恐难以服众啊!” 逢纪也紧接着说道:“不错!此前盟军粮草调度,皆是盟主一手统筹,若换他人为主帅,粮草供应一旦出现差错,讨董大业必将功亏一篑!”
两人一唱一和,句句都在强调袁绍的优势,同时贬低曹操。曹操听着,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意,仿佛并未将这些话放在心上。可熟悉他的夏侯惇却注意到,曹操握着剑柄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泛白 —— 他心中早已燃起怒火,只是在隐忍罢了。
孙坚见状,向前踏出一步,目光锐利地看向郭图和逢纪:“郭先生、逢纪先生此言未免太过片面!讨董大业,首重军事才能,而非出身与威望。若主帅只会联络诸侯、调度粮草,却不懂领兵作战,那与纸上谈兵何异?此前虎牢关一战,盟军久攻不下,若不是文远将军(张辽,此时暂归孙坚麾下)率军奇袭,恐怕至今仍在与董卓军僵持。反观袁盟主,自盟军成立以来,除了联络诸侯,又在军事上有何建树?”
孙坚的话如同利刃,直刺袁绍的要害。袁绍再也无法保持镇定,猛地一拍案几,怒声道:“孙坚!你竟敢如此放肆!我袁家世代忠良,为汉室鞠躬尽瘁,你不过是一介武夫,也敢对我指手画脚?”
“我虽出身不及你袁家显赫,但我一心匡扶汉室,所作所为皆为讨董大业!” 孙坚毫不示弱,腰间的古锭刀已然出鞘半截,寒光闪烁,“倒是袁盟主,自盟军屯兵酸枣以来,整日饮酒作乐,不思进取,如今却想凭借出身和威望夺取主帅之位,你对得起那些为讨董牺牲的将士吗?对得起汉室吗?”
帐中气氛瞬间剑拔弩张,袁绍的部将颜良、文丑见状,立刻按住腰间兵器,怒视着孙坚。孙坚的部将程普、黄盖也不甘示弱,纷纷向前一步,与颜良、文丑对峙。眼看双方就要动手,曹操连忙上前劝阻:“诸位息怒!如今董卓未除,汉室危在旦夕,我们若是自相残杀,岂不正中董卓下怀?讨董大业为重,还望诸位以大局为重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