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羹?
从未听过。
那是什么?
韩氏和白春柳面面相觑,片刻后才看向赵溪月,“这个汤羹,有什么说法吗?”
“东坡……”白春柳念叨,“莫非是个地名?是哪里的风俗做法?”
赵溪月哑然失笑。
但在意识到这里不过是一个架空时代,大约是没有苏东坡这样的文学兼美食大家,不曾听闻也实属平常。
“东坡是一位先生,喜好各类吃食,更会琢磨各种美食的做法,这汤羹便是出自他的做法。”
赵溪月解释,韩氏和白春柳恍然大悟,再次念叨了起来。
既然以先生相称,想来这位东坡先生必定是个极为学问的文人,品味自然也会比他们这些寻常百姓高上许多。
那他所制的东坡羹,滋味必不会差。
更何况,这东坡羹现在又是出自赵娘子之手……
本着这样的想法,韩氏与白春柳皆是来了兴趣,去喝那个他们并不能理解做法的汤羹。
但这一喝,祖孙二人顿时愣了一愣。
几种青菜混在一起,都切成了碎碎的小块,入口清香无比。
汤羹中有了小米,炖煮后生出了些许的粘稠感,使得这汤喝起来没有清汤寡水的寡淡,多了些许醇厚。
但同时,这汤羹却又没有过分的厚重之感,整体喝起来又清爽无比……
总之,这碗东坡羹,喝起来并没有那般惊艳,也说不出来它的独特之处,但每喝上一口,这清香滑顺之感便增强一分,喝着格外觉得舒适。
尤其是先前吃了滋味浓厚又令人惊叹的羊脂韭饼,此时来上一碗清淡可口,清香四溢的东坡羹,只觉得浓重和清淡搭配得恰到好处。
这般主次分明,就好像是眼前有着一片巍巍高山,崇山峻岭的震撼,脚下又有着潺潺流水,二者相得益彰,却又有着春暖花开的惬意。
极为美妙。
“这东坡羹,喝着不错。”韩氏忍不住连声赞叹。
白春柳也是头点如捣蒜一般,“好喝!”
东坡羹,好喝。
羊脂韭饼,好吃!
这顿好吃好喝,在赵溪月三人的努力下,尽数进了腹中。
满足感爆棚之余。
且在饭后许久,三人都时不时地回味一番羊脂韭饼和东坡羹的美味。
赵溪月在回味美味之余,却也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陆巡使……
相比较储存和携带并不算特别方便的卤肉饭,这种富含春日气息,滋味又十分浓厚的羊脂韭饼,似乎更加合适一些。
有想法就要行动。
在第二日晨起,赵溪月照例做灌浆馒头,春笋香菇香干馒头和五豆甜浆时,做上了六个羊脂韭饼,拿笼布包着,放在了车子上面。
等所有的吃食尽数搬运到小车上后,赵溪月拉着往外走。
装的满满的小车,比着昨日空车而言,分量沉重了许多,赵溪月没有用推的方式,而是选用了“拉”这种更能用得上力气的方式。
加上韩氏给做的襻带,宽厚结实,套在肩头,更方便用力,拉起小车来,也没有那么费力气。
但饶是如此,韩氏还是有些不放心,帮着赵溪月在后面推着小车子,送她前往汴河大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