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用猜吗?
朱雄英一看老朱满面笑容,就知道信上写的是好消息。
但他还是十分配合的,装作焦急的追问。
“到底找没找到?”
“哈哈哈,找到了,只是事关重大,他们担心转手给信差,保存不好,所以要自己运送回来。”
朱元璋把纸张放到朱雄英的面前,指着上面关于土豆的描述。
“乖孙,你说的土豆是黄的,这上面说的,怎么有紫的甚至还有黑的红的呢?”
啊……这……
朱雄英抠了抠脑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确实见别人提起过,土豆原产地的土豆,颜色很丰富,但我没有亲眼见过,所以,我就按照自己的常规思维说的。”
一口气说完这么长一串话,对于快满两周岁的朱雄英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他倒了一口气,接着,不紧不紧的说道:“幸好二舅舅他们聪明,知道挑多一些黄颜色的,不然的话,我还真不敢保证,那些紫的红的长出来,能不能在大明境内种植。”
听他这么一说,朱元璋顿时紧张起来。
“乖孙,你没吃过紫的土豆吗?”
朱雄英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但很快又补充了一句。
“我吃过紫薯。”
“紫薯?”
朱雄英花了很长的时间,排解了一下老朱突然生出的压力。
也终于讲明白了,原来紫色的土豆,其实在原产地也是很正常的。
大概是挑选这种粮食的人们,认为黄的土豆更适合种黄土地,或者认为紫色黑色的吃起来不雅观,这才让朱雄英在上辈子,根本没有缘分亲自尝尝紫色土豆是什么滋味。
“哈哈哈,等升儿他们回来,咱挑那些没发芽的给你煮了尝尝。”
好想法。
但朱雄英为了保险起见,认为还是先本地化一番,再尝试新鲜的土豆,才是最好的安排。
“爷爷,倭岛拿下来以后,加入过倭寇的,该杀的杀,至于一些残害百姓的贵族,该留着警示后来者的,不如让他们去种土豆吧。”
“便宜他们了,这土豆不是挺好养活的吗?”
朱元璋话音刚落,就见他的乖孙,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那些贵族不是喜欢派出倭寇与强盗,去劫掠良民,还想着抢占更广阔的地方吗,我没记错的话,师父说过,倭岛北边的岛屿人烟稀少,而且冬季很寒冷,就让他们去那里试种土豆吧。”
开荒这件事,总不能只有大明百姓来干。
这个世界上土地贫瘠,而且当地百姓懒惰的地方可不少。
既然要教化,当然要从倭岛那些时刻走在潮流的贵族开始,贵族都开始干活了,普通百姓总不能坐等大明送粮送药,必须学会因地制宜,从事生产与劳作。
“嗯,乖孙言之有理,咱这就给航海侯写信,让他留着那些‘壮丁’开荒种土豆去。”
“爷爷你慢慢写,我先回东宫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还没盖完玉玺的奏疏,连忙伸手招呼。
“你先别跑,你的事还没做完呢!”
“回来再接着盖,我给娘亲报信去。”
听到乖孙这么孝顺,朱元璋欣慰一笑,缩回手来,想了想,又让云奇去郑国公府,给常家人传个信。
顺便再给冯家等人家传个信。
尤其是冯诚,因为旧伤复发留在了哈密的事,得告诉冯家夫人,说清楚伤势不严重,免得冯家人操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