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它万一捂得太严实,或者是下雨闷坏了,不出芽怎么办?”
“不出芽就不出呗,反正还有别的土豆块能长出芽来,它不出芽,说明是上天不让它出,种地不就是靠天吃饭吗?”
卡扎的反问让常升无语了。
但他还是坚持,让卡扎把这个问题转述给当地的老农听。
等老农听完以后,眼神好像比刚才更加呆滞了。
显然根本没有考虑过常升说的问题,对种土豆来讲,有什么作用。
想了片刻,当地的老农便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背着剩余的两筐土豆,继续卖土豆去了。
卡扎见状有些尴尬,等到老农走远,这才神秘兮兮的打听起来。
“大人,你到底想问什么?你是觉得那个老农说谎了?”
常升摇了摇头。
他知道,那个老农并没有说谎,而是根本没有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常升抬头看了一眼晴朗的天空,低声喃喃。
“靠天吃饭,每亩地都能有三五百斤的收成,如果精耕细作,再挑选合适的种子,陛下说的亩产千斤的土豆,应该就是它了。”
冯诚点点头,表示支持常升的判断。
但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还是又让卡扎询问了土豆的具体情况。
特别是土豆的原产地,与陛下所说的地方有多大的出入。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土豆的原产地,不在这里,而是顺着他们最初抵达的河道口,沿途西上,等走到通往海洋的另一处海河交汇的地方,就是土豆的原产地了。
卡特喝了一口水,接着补充。
“他们说,原地产的土豆可能品相更好一些,而且那里的收成也更高,各位大人,你们看,我们还要不要往南走?”
居然走过了?!
常升和冯诚等人也是哭笑不得。
至于要不要往南走,他们没有立即下定论,而是付报酬请了当地人当向导,先派出一支小分队,去往南部的部落,打听一下土豆的来历。
如果没有讹传失误的情况,他们再继续南行。
过了不到五日,便收到了准确的消息。
“土豆确实是从南边的一个国家传过来的,我们前去的那个部落,当地人管这个国家叫孛露,据说孛露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种土豆,后来这里的人会造船,跨过河道,土豆这才逐渐传到了北边来,但海边许多部落不会种土豆,所以我们刚来的时候运气不好,没能碰到它。”
原来如此。
“既然原产地在南边,我们还是要去一趟,亲眼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种植土豆的。”
既然要学习,自然要追根溯源。
常升和冯诚商量过后,便决定沿途南下,前去土豆的原产地,找最优良的豆种带回大明。
汉人,哪怕没种过地的都知道,好种才能出好苗。
“孛露人就算种植的本领再差,积累了数千年的种植经验,总不可能像这一带的农民一样,也是听天由命式地粗耕粗种,扔进地里就不管不顾,坐等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