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参谋们也积极参与,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拾遗补缺。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反复推敲,最终形成了一个以徐剑飞和田绍志为一方,张自忠和徐参谋为另一方的对抗格局。
双方你来我往,不断变换着推演战争的进程,仿佛一场真实的战斗正在眼前展开。
然而,在整个推演过程中,他们始终牢记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只使用张自忠能够指挥的右路军,以及徐剑飞的部队,而尽可能避免借助其他不可靠的队伍。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变数,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一个完整的可行性方案终于浮出水面。
徐剑飞对这个方案充满信心,他相信只要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于是,他带着方案回到了李宗仁的司令部,将自己的思路毫无保留地坦白给了李宗仁。
李宗仁听完徐剑飞的汇报后,对这个极具野心的计划,表示出了相当的赞赏和认可。他认为这个方案不仅考虑周全,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非常符合当前的战争形势。
李宗仁心中对能歼灭鬼子的第113师团,是充满了期待和自信的。
他坚信如果第5战区,能够在他的指挥下再歼灭一个鬼子师团,那么他在中国抗战中的威名必将无人能及。
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立刻放权给张自忠将军,让他全权负责指挥调度,而他自己则专注于协调配合工作。
李宗仁接着详细说明他的计划:“我会下令左路军汤恩伯部,让他们继续按照原计划行动,拖住左路的鬼子,为你们分割包围鬼子的113师团创造有利条件。等到决战时刻,我会坚决命令汤恩伯部出击,这一点请你们放心,我对此有十足的把握。”
得到李宗仁的承诺后,徐建飞如释重负,他迅速返回张将军的司令部,与张将军一同进一步完善整个作战计划。
在这个宏大的计划中,张自忠独具慧眼,将徐剑飞的部队视为一颗暗藏的棋子,准备在关键时刻让他们出奇制胜。
具体来说,当张自忠成功地将第113师团引入预设的包围圈时,徐剑飞的队伍将突然杀出,如同一把利剑,迅速关闭包围圈的大门,让鬼子陷入绝境,无路可逃。
而徐剑飞对王大江交代:“在以后的几天里,你们依旧负责打击敌人的补给线。但这次我要求你们,不要直接掐断鬼子的运输补给线,让鬼子感觉到危机而缩回去。
你们只能是削弱敌人不给物资供应到前线,让鬼子们感觉到只是有些补给短缺,依旧能战。让他们欲罢不能,为我们创造机会。”
王大江想了想:“虽然这样的要求让我们束手束脚,但卑职保证完成任务。”
徐剑飞他点头:“那就行动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