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冉闵麾下副将魏延的惊呼。
诸葛亮等人的目光凝固了。
只见几个农夫正将碾碎的巨灵番薯混合着特制的药液,均匀地撒入一块刚收割完的灵田中。
那药液接触土壤片刻后,土壤便缓缓散发出了灵气。
纵然是大汉帝国。
灵植也是相当稀有的。
可大明居然已经富裕到了能够拿灵植做肥料的地步。
“以巨薯为肥,滋养灵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诸葛亮心中低语,羽扇不自觉地停了下来。
此等景象,莫说乱世,便是史书所载的太平盛世,也闻所未闻。
一旁的司马懿同样沉默着,冰冷的眼眸深处锐光闪烁。
他看到的不仅是丰饶,更是恐怖的后勤潜力。
有此神物,大明军队的粮草供应将再无后顾之忧,士卒体质将远超他国。
这比百万雄兵更令人心悸。
周瑜与陆逊并骑而行,这两位也被眼前景象深深吸引。
周瑜眼中异彩连连:
“我观此农事,竟有几分排兵布阵的韵律,井然有序,生机盎然。”
“背后恐怕定有农家高人指点。”
陆逊则低声道:
“公瑾请看。”
“那些灌溉的水车,结构精巧,引水效率极高……这大明工造之术,亦不可小觑。”
冉闵骑在高头大马上,对农事兴趣不大,但他敏锐地感觉到这片土地的不同。
空气中弥漫的不仅仅是泥土和作物的芬芳,还有一种……安定、富足的气息。
这和冉闵十多年来的生活完全不同。
众人片刻后,方才缓了过来。
但诸葛亮却又见到了让他心头一震的场景。
那些遍布田间、精巧实用的农具和机关。
那熟悉的构造思路,那化繁为简的实用风格。
刹那间。
诸葛亮的脑中便瞬间浮现出一个明眸善睐、巧笑嫣然,总是摆弄着各种奇巧机关的身影——黄月英!
虽然已经在明军中见到了零零发的奇工巧技。
但那终究是军中。
现在见到的,可是民间。
“竟能如此包容并蓄,活用百家……”
诸葛亮心中对那位万寿帝君,评价又拔高了一层。
“大明,当真是乐土啊!”
田间劳作的农夫,无论男女老少,皆面色红润,体格健壮,绝非面黄肌瘦的饥民。
孩童在田埂上追逐嬉戏,老人在树荫下悠闲抽着旱烟,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和朝廷新颁的农政。
他们的眼神中,没有麻木,没有恐惧,只有对生活的踏实与满足。
贾诩长叹一声,只恨自己没有早几十年生在大明。
而司马懿,冉闵,周瑜,陆逊看着那些健壮的农夫,心中暗忖:
“此等体魄,稍加操练,便是精兵,大明根基之深,远超想象。”
又过了许久。
戚继光的大军驻扎在了郊外。
大军将在这里休息。
戚继光也派了人,让他们带诸葛亮等人前往城池中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