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得到母亲首肯,这才伸出手接过馒头,先掰了一块放进妇人口中,又掰了一块喂给自己。
真是个孝顺孩子!
姜梨浅笑,“这孩子我喜欢,只是我身边没有会带孩子的人,不如你暂时帮我带着。”
妇人面上一僵,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位姑娘的意思是不但收留了囡囡,还将她也留下来了?
妇人心里悲喜交集,浑身微微发颤。
她带着三个孩子从家里逃出来,还没出眉州,两个大的便折在路上,剩下这一个,想着多半也活不成了。她已经认了命,告诉自己若是哪日小的这个也没了,她便也不活了。黄泉路上一家人倒也热闹齐整。
没想到就在孩子饿的奄奄一息之际,晏将军路过这里开设了粥棚,自己和囡囡才能多活了几日。此时又遇到这神仙样的姑娘,这是囡囡的福气,是她郑三娘的命。
郑三娘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砰砰砰朝着姜梨磕了三个头。
“姑娘,您大恩大德我郑三娘无以为报,我是个粗人,往后洗衣、做饭、缝补衣裳,全都交给我就是!”
落英已经上前将她扶了起来,“娘子快请起,我家姑娘本就心善,见不得你们母女受苦,你这般磕头,倒让姑娘为难了。”
郑三娘被扶着站定,红了眼眶,“我知道姑娘心善,……我往后定然妥帖做事,绝不让姑娘操半点心。”
姜梨笑笑,“世道艰难,能帮衬一下不算什么。你这些日子带着孩子跟着我,等眉州安稳了,你们依旧回去好好过日子。”
郑三娘紧紧抱着孩子,哽咽道:“多谢姑娘!”
城墙面前的流民一见如此,俱都涌上前来。
李旺和何大何二生怕出事,立刻起身挡在姜梨身前。
李旺抬手示意流民止步,“乡亲们稍安勿躁,莫要惊了我家姑娘。”
何大何二目光警惕的扫过人群,留意着是否有别有用心之人。流民们停了步,但脸上满是急切。
人群后,刚才在城墙门口与李旺说话的老人走上前,对着姜梨拱了拱手,“姑娘,我们都是从眉州逃出来的,家如今回不去了,不论为奴为婢,就想姑娘赏口饭吃。”
“是啊姑娘!”旁边一名年轻男子附和道:“我们有力气,能劈柴,绝不白吃姑娘的粮食!”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姑娘家底不薄,后面那辆马车上,应该0载着许多粮食。要不然那车轮子压在泥地里,也不会压出一条深深的印子。
如今这世道,有粮食便能活命。
虽然晏将军搭了粥棚,但这几日流民越来越多,谁也不知道那些粮食能吃几日。
若是能跟着一个能够养活他们的主子,在这乱世便有了活下去的保障。
谁会放着这样的保障不要,还要继续往前逃难?就算走到平阳又怎样,还不就是为了一口饭吃?那些在天子脚下饿死的流民又不是没有?
在这点上,几十名流民达成了共识。这位姑娘能够帮郑三娘母女,便有可能也帮他们。
众人都不愿失去这样的机会,那一双双老的、小的、男的、女的满含期待的眼睛,便悉数落在姜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