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胡媚儿走了,陆景也稍微放开了一些。
他走到太后面前,笑着说道:“太后娘娘,我们终于见面了。”
“是啊,陆公子,我们终于见面了。”
两人相视一笑,陆景借此,直勾勾的盯着太后的脸蛋看了一会儿。
太后看到陆景如此大胆的盯着自己看,脸色微微泛红。
这人好生大胆!
不过,她内心对此,却是没什么讨厌的情绪。
甚至,隐约有些欢喜!
“陆公子,请坐。”
太后展手,邀请陆景坐到一旁的茶桌边坐下。
“好。”
仆人都被支开了,没人给两人倒茶,于是太后亲自给陆景倒起了茶水。
“陆公子,不知道您是哪里人?”太后开口问。
“我是百川府人士,父母都是隐士,我从小跟随父母在山中隐居,很少出山。”
“机缘巧合之下,和媚儿的父亲相识,他帮了我一个忙,我们由此结成好友。”
陆景解释道。
这是他和胡媚儿对好的说辞。
大景的百川府有一处风景险峻秀丽的山脉,平日里,大景的一些大户人家,都喜欢去那里探险踏青,里边也确实有很多因为各种原因,隐居在山里的人家。
胡父七八年前,也确实去过大景的百川府游玩。
“隐居?原来如此,怪不得陆公子拥有如此才华,哀家却从未听说过公子您的名讳。”太后恍然。
看来陆景确实是一个耐得住寂寞,不为繁世所迷乱心绪的人。
她已经能想象陆景以前的生活——
游山玩水,自由自在。
兴趣一起,就豪气万丈,对着国家壮美的河山赋词写诗。
当真是令人羡慕的生活啊!
“陆公子,您有如此才华,为何不出山,为皇家,为百姓效力呢?我相信,以您的学识和能力,出山做官,一定能造福天下百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您要是有想法,哀家……我可以把您引荐给陛下,让您能有机会发挥出您的才华。”
太后诚恳的说道。
陆景笑了笑:“太后娘娘,诗词和书法写的好,可不能就代表懂得治世之道。”
“我虽然在诗词和书法一道上有些造诣,不过,对于当官,造福百姓之事,可就一窍不通了。”
“陆公子,您说的有理,不过,我相信以您诗词的写作能力,对于策论,肯定也不在话下。”
科举除了四书五经,就是诗赋和策论了。
没道理陆景对于诗词有如此研究,策论却不行。
毕竟,陆景对于诗词的写作能力,已经证明了他的领悟能力。
对于策论,只需要多看多写,不说写的多么出色。
起码应付科举,肯定没问题。
治国理政,也是这个道理。
只要心思活络,看的多,学的多,也就懂得如何做了。
太后后景帝也不是从小就懂得这些东西,都是慢慢从书中学的。
“还是算了吧,我闲云野鹤,游山玩水的自由生活习惯了,不喜欢拘束于一地,给人当父母官的生活。”陆景耸了耸肩,依旧拒绝。
“好吧,那我尊重您的意见。”
太后见此,微微颔首,放弃了劝说。
不过,听到陆景说他习惯了自由的生活,太后忽然有些感慨。
或许正是因为陆景能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心性才变得开阔洒脱,他才能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诗词。
自己十几岁,就被困在深宫,经历无数的尔虞我诈和你死我活,手上鲜血无数,心性早已变得冷酷无情,没有了灵气。
估计再怎么钻研诗词一道,也写不出陆景写出的那些那么好的诗词。
这或许就是她和陆景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