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老爷说完,目光从道衍身上移开,转而望向朱标。
"太子殿下,考虑得如何?"
"这摊子事,你可愿接手?"
朱标闻言苦笑,无奈道:
"伯父,您这话说的!"
"若能办到,我自然愿意接手这衙门,让其更上一层楼。"
"可眼下实在分身乏术啊!"
胡大老爷点点头,沉吟片刻后对朱标和毛骧说道:
"这样吧,太子殿下,我先说说最初的打算。"
"你与毛骧商议一番,看是否可行。"
"若有不妥,咱们再另想办法!"
"伯父请讲!"
朱标顿时来了精神。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不必费心费力,却能掌管一个看似寻常实则举足轻重的衙门。
即便是他这位权柄在握的太子,多一个实权衙门也是求之不得。
毛骧难得露出一丝笑意,只是他平时不苟言笑,此刻笑起来反倒比哭还难看。
胡大老爷未在意这些,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众人——忐忑的外交司管事、面如死灰的道衍,坦然说道:
"依本官之见,番邦外交司是时候拆分了!"
"不是衙门拆分,而是职能分离。"
"明面上一切照旧,该做什么做什么。"
"但背后的密探、商贸等事务,需与明面业务划清界限。"
"明面事务由太子殿下派个机敏能干之人接手即可。"
"殿下定期查阅奏报,衙门里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守成绰绰有余。"
一众外交司主事闻言,悬着的心总算放下,虽不免有些失落——原以为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如今看来不过是痴心妄想。
不过他们心知肚明:如此要害的衙门,除胡大老爷外,眼下确实只有太子殿下能担此重任。
“表面上的安排暂且不提,最关键的情报系统和商贸事务,本应由太子亲自把控。”
“具体是否调用东宫人员协助,全凭太子自行定夺!”
“但这一块的职责,本人提议由毛骧指挥使接管。”
“可从锦衣卫中精选精锐,组建一个由东宫与锦衣卫共同管理的分支机构。”
“这批人马在锦衣卫内部仅对指挥使汇报,在外交司则只接受太子调遣。”
“有了锦衣卫行家的加入,外交司现有的情报能力必定更上一层楼。”
“重要情报也能实现统一整合!”
“况且借助东宫与锦衣卫的资源,外交司原有的商贸网络还能进一步扩展!”
“至于东宫、锦衣卫、外交司三方如何分配利益,你们自行协商便是!”
“本人的提议是,至少别亏待了外交司的人!”
胡大老爷话音落下,殿内众人一时无言。
不少目光却悄悄投向了朱标。
就连当事人毛骧此刻也彻底明白——
此事成败与否,关键仍在于太子的态度。
只要朱标首肯,一切便水到渠成。
锦衣卫不仅能在他手中更加壮大,还能开辟一条合法财路。
盈亏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这笔钱财能够摆在明处。
光是这点就极为难得!
更不必说,若这支仅对他负责的机构真能成立,等于将触角延伸至海外诸国。
权势与利益双收,这等美事,他怎能不心动?
朱标此次思忖的时间格外漫长,连胡大老爷都等得有些焦躁。
他原本只是想辞官归隐而已。
谁知竟牵扯出这许多麻烦。
眼下众人还总指望着他拿主意!
!
他自己正心烦意乱,只盼着尽快了结这些琐事好回家清净。
这帮人怎么就不知道体谅老人家呢?
实在过分!
待胡大老爷第三盏茶都快见底时,朱标终于开口。
“伯父,此事我应下了!”
“唯有一事还需伯父指点。”
“哦?但说无妨!”
胡大老爷略显诧异,没料到朱标答应后还有疑问。
朱标毫不客气,当场就把胡大老爷当成了智囊。
“伯父认为,日后大明对待外邦该持何种方略?”
胡大老爷环顾四周,随即斩钉截铁道:
“太子何必多此一问?”
“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
【新篇】
"若能从他人手中取来十两纹银,归还九两便是失职!"
"我大明之志,当使四海尽归王土!"
朱标闻言,略显局促地望向胡大老爷:"伯父,夷狄非我族类之理,侄儿自是明白。然国邦相交,岂能不顾礼法规矩?这般行事,恐损我天朝威仪......"
胡惟庸骤然拍案:"殿下速速断了这迂腐念头!否则莫怪老臣奏请陛下,父子二人联手教训你这糊涂储君!"他须发皆张,声色俱厉:"利字当头,要那些虚名作甚?老臣今日赠殿下八字真言——"
"尊严,生于剑刃寒芒!"
"国威,立于铁骑所至!"
朱标顿时哑然。他早知这位姻伯手段强硬,却未料竟如烈火烹油。想到胡惟庸在朝野盘根错节的势力,年轻的太子不由忧心:这般激进之风,会否将大明引向歧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外交司议事的结局颇为戏谑——局外人议论不休,知情者三缄其口。最出人意料的当属道衍结局:这僧人原以为难逃死罪,纵使不死也要尝遍诏狱酷刑。谁知胡惟庸竟建议朱标:"革去官职遣返寺院,待来日需用时再启。只是切记派人盯着,莫让他接近宗室子弟。"
道衍闻言目眦欲裂,朱标脸色阴晴不定。最终太子竟全盘采纳,待胡惟庸拿着盖印文书扬长而去时,满城已传遍新谈资——都说胡相因交接文书拖延,当场扒了道衍官服,更将太子召至衙署痛斥。这般离奇传闻落入当事人耳中,反惹得胡大老爷抚掌大笑。
胡大老爷自己都没想到还能这么张狂?
看来距离围观群众想象中的境界还差得远啊。
还得加把劲!
可偏偏就在这时,封胡大老爷为太子少师的圣旨送到了胡府。
这下可彻底闹翻了天!
好嘛,前脚刚辞去番邦外交司郎中的官职,后脚就成了三孤之一?
这得是多大的圣宠啊!
尤其是听说这道圣旨还是太子亲笔所写,满朝文武哪个不眼红得直咽口水?
好家伙,胡大老爷哪里是老朱家的亲家,简直是老朱家的祖宗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