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第298章 这年月哪来的保护动物?

第298章 这年月哪来的保护动物?(1 / 2)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市长大人蛊真人宿命之环诡秘之主大王饶命一醉经年神秘复苏轮回乐园离婚之前我的治愈系游戏

胡大老爷说完,目光从道衍身上移开,转而望向朱标。

"太子殿下,考虑得如何?"

"这摊子事,你可愿接手?"

朱标闻言苦笑,无奈道:

"伯父,您这话说的!"

"若能办到,我自然愿意接手这衙门,让其更上一层楼。"

"可眼下实在分身乏术啊!"

胡大老爷点点头,沉吟片刻后对朱标和毛骧说道:

"这样吧,太子殿下,我先说说最初的打算。"

"你与毛骧商议一番,看是否可行。"

"若有不妥,咱们再另想办法!"

"伯父请讲!"

朱标顿时来了精神。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不必费心费力,却能掌管一个看似寻常实则举足轻重的衙门。

即便是他这位权柄在握的太子,多一个实权衙门也是求之不得。

毛骧难得露出一丝笑意,只是他平时不苟言笑,此刻笑起来反倒比哭还难看。

胡大老爷未在意这些,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众人——忐忑的外交司管事、面如死灰的道衍,坦然说道:

"依本官之见,番邦外交司是时候拆分了!"

"不是衙门拆分,而是职能分离。"

"明面上一切照旧,该做什么做什么。"

"但背后的密探、商贸等事务,需与明面业务划清界限。"

"明面事务由太子殿下派个机敏能干之人接手即可。"

"殿下定期查阅奏报,衙门里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守成绰绰有余。"

一众外交司主事闻言,悬着的心总算放下,虽不免有些失落——原以为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如今看来不过是痴心妄想。

不过他们心知肚明:如此要害的衙门,除胡大老爷外,眼下确实只有太子殿下能担此重任。

“表面上的安排暂且不提,最关键的情报系统和商贸事务,本应由太子亲自把控。”

“具体是否调用东宫人员协助,全凭太子自行定夺!”

“但这一块的职责,本人提议由毛骧指挥使接管。”

“可从锦衣卫中精选精锐,组建一个由东宫与锦衣卫共同管理的分支机构。”

“这批人马在锦衣卫内部仅对指挥使汇报,在外交司则只接受太子调遣。”

“有了锦衣卫行家的加入,外交司现有的情报能力必定更上一层楼。”

“重要情报也能实现统一整合!”

“况且借助东宫与锦衣卫的资源,外交司原有的商贸网络还能进一步扩展!”

“至于东宫、锦衣卫、外交司三方如何分配利益,你们自行协商便是!”

“本人的提议是,至少别亏待了外交司的人!”

胡大老爷话音落下,殿内众人一时无言。

不少目光却悄悄投向了朱标。

就连当事人毛骧此刻也彻底明白——

此事成败与否,关键仍在于太子的态度。

只要朱标首肯,一切便水到渠成。

锦衣卫不仅能在他手中更加壮大,还能开辟一条合法财路。

盈亏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这笔钱财能够摆在明处。

光是这点就极为难得!

更不必说,若这支仅对他负责的机构真能成立,等于将触角延伸至海外诸国。

权势与利益双收,这等美事,他怎能不心动?

朱标此次思忖的时间格外漫长,连胡大老爷都等得有些焦躁。

他原本只是想辞官归隐而已。

谁知竟牵扯出这许多麻烦。

眼下众人还总指望着他拿主意!

他自己正心烦意乱,只盼着尽快了结这些琐事好回家清净。

这帮人怎么就不知道体谅老人家呢?

实在过分!

待胡大老爷第三盏茶都快见底时,朱标终于开口。

“伯父,此事我应下了!”

“唯有一事还需伯父指点。”

“哦?但说无妨!”

胡大老爷略显诧异,没料到朱标答应后还有疑问。

朱标毫不客气,当场就把胡大老爷当成了智囊。

“伯父认为,日后大明对待外邦该持何种方略?”

胡大老爷环顾四周,随即斩钉截铁道:

“太子何必多此一问?”

“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

【新篇】

"若能从他人手中取来十两纹银,归还九两便是失职!"

"我大明之志,当使四海尽归王土!"

朱标闻言,略显局促地望向胡大老爷:"伯父,夷狄非我族类之理,侄儿自是明白。然国邦相交,岂能不顾礼法规矩?这般行事,恐损我天朝威仪......"

胡惟庸骤然拍案:"殿下速速断了这迂腐念头!否则莫怪老臣奏请陛下,父子二人联手教训你这糊涂储君!"他须发皆张,声色俱厉:"利字当头,要那些虚名作甚?老臣今日赠殿下八字真言——"

"尊严,生于剑刃寒芒!"

"国威,立于铁骑所至!"

朱标顿时哑然。他早知这位姻伯手段强硬,却未料竟如烈火烹油。想到胡惟庸在朝野盘根错节的势力,年轻的太子不由忧心:这般激进之风,会否将大明引向歧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外交司议事的结局颇为戏谑——局外人议论不休,知情者三缄其口。最出人意料的当属道衍结局:这僧人原以为难逃死罪,纵使不死也要尝遍诏狱酷刑。谁知胡惟庸竟建议朱标:"革去官职遣返寺院,待来日需用时再启。只是切记派人盯着,莫让他接近宗室子弟。"

道衍闻言目眦欲裂,朱标脸色阴晴不定。最终太子竟全盘采纳,待胡惟庸拿着盖印文书扬长而去时,满城已传遍新谈资——都说胡相因交接文书拖延,当场扒了道衍官服,更将太子召至衙署痛斥。这般离奇传闻落入当事人耳中,反惹得胡大老爷抚掌大笑。

胡大老爷自己都没想到还能这么张狂?

看来距离围观群众想象中的境界还差得远啊。

还得加把劲!

可偏偏就在这时,封胡大老爷为太子少师的圣旨送到了胡府。

这下可彻底闹翻了天!

好嘛,前脚刚辞去番邦外交司郎中的官职,后脚就成了三孤之一?

这得是多大的圣宠啊!

尤其是听说这道圣旨还是太子亲笔所写,满朝文武哪个不眼红得直咽口水?

好家伙,胡大老爷哪里是老朱家的亲家,简直是老朱家的祖宗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粱肉满仓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隋唐:十倍吕布战力,杀穿高句丽红楼大官人北军悍卒我,大明天子,打钱!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风起宁古塔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