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他带着半袋铜板离开时,这种心情达到了顶点。
不过,胡惟庸万万没想到,朱元璋走后还顺走了他的麻将!
---
看着朱元璋毫不客气地把麻将装进麻袋,还不忘叮嘱宋利检查是否遗漏,以免缺牌无法玩耍,胡惟庸简直无语至极!
这可是皇帝啊!
你就不能有点体面吗?
按理说,不应该是你给我赏赐才对吗?
这次来访,吃我的、玩我的也就罢了,现在还要顺带拿走?
更可气的是,这老头还理直气壮,毫无愧色!
真是让人无语!
胡大老爷早吩咐木匠多备了几副麻将,不仅有紫檀的,还有玉石的。
这样他就能安心在家娱乐,不必担心。
虽然心里略有不满,但转念一想,既然是皇帝都默许的事,那就随他去吧。
于是,他又让木匠再做几副麻将,然后悠闲地来到后院。
姬妾们早已等得不耐烦,见到胡大老爷便招呼开打。
至于公务?皇帝都不过问,谁还能管得了他?
与此同时,朱元璋回到皇宫,本该在谨身殿处理政务,却见桌上堆满奏折,顿时心生厌倦。
想起从前牧羊的日子,如今身为**,竟无异于往昔。
他瞥了眼宋利肩上的“战利品”,命令他传召太子与太子妃,并带上一千枚铜钱。
宋利领命而去。
刚从胡府陪朱元璋回来,又陪他打完大半天麻将的宋利,一听到朱元璋提到要找一千个铜钱,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
这对每天在谨身殿处理政务的宋利来说,无疑是个震惊的消息。
自家皇帝竟然要放下工作,拉上皇后、太子和太子妃一起打麻将?这是要彻底放松了吗?不过,宋利还是将这些疑惑深深埋在心底,继续默默跟着朱元璋走向坤宁宫。
与以往不同的是,他背了一个装满铜钱的麻袋。
刚到坤宁宫,朱元璋兴奋地搓着手喊道:“皇后,我们来了!”马皇后从后殿走出来,无奈地看着他问:“重八,你又在搞什么名堂?”朱元璋对她的责备置若罔闻,笑着回答:“我让宋利去叫标儿和月儿了,你先去准备桌椅。
”宋利立刻点头,把东西放下后立即去安排。
其他人不明所以,只有宋利明白接下来的活动需要哪些准备。
看着宋利忙碌的身影,朱元璋笑着对马皇后说:“今天出去闲逛,无意间到了惟庸府,发现这家伙真是懂得享受生活啊!”
“难怪他不愿意去官府做事呢!”
“我们学了一阵子,玩了几局之后,我也觉得在谨身殿看奏章没意思了。
”
“现在东西已经拿回来了,等标儿和月儿来了,我们一家人就能一起玩了。
”
“正好你平时闲着也是闲着,不用再做针线活儿或者刺绣了,这个比那些有趣多了!”
听到朱元璋得意扬扬的话,马皇后忍不住笑着调侃他。
“不对吧,重八,你去惟庸府上,不仅吃喝玩乐,还把人家的东西带回来了?”
朱元璋毫不在意地说道:“这有什么?都是老朋友,看到喜欢的东西,我拿一副回去怎么了?”
“到时候让宫里的工匠打造一副更好的送回去就行了!”
“哎,标儿、月儿来了,正好,皇后,我们开始,我教你们玩!”
朱标和胡馨月刚进门还没来得及行礼,就被急着打牌的朱元璋拉到桌边。
看着桌上陌生的小方块,听朱元璋兴致勃勃地讲解麻将规则,夫妻俩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尤其是朱标,简直是无语至极。
这就是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父皇吗?
怎么突然对这种事如此痴迷?
这不是和马吊差不多的游戏吗?
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不过,等朱标学会规则,试着打了几圈后,他明白了!
这游戏确实有趣!
不得不说,朱标继承了朱元璋的好胜心,顿时来了劲头。
平时总觉得父皇英明神武,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他。
如今能在麻将桌上赢父亲一局,倒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只是,他对这一切感到十分疑惑。
胡大老爷究竟是如何创造出这些有趣玩意儿的?
------------
对朱标而言,今日的家庭聚会显得有些怪异。
往常只关心他健康与作息的母亲,此刻正紧张地盯着刚抽到的牌,思索着是否能组成更厉害的牌型。
而一贯在母亲面前轻声细语的父亲,竟然开始催促母亲,还抱怨道:“你到底会不会玩?抓了一手烂牌还得意什么。
”
一向温柔的母亲也罕见地将牌拍在桌上,当着他们的面斥责父亲。
看来,他们对这种状况早已习惯。
原来,父母的相处模式比他想象中丰富得多。
另一边,新任太子妃胡馨月的表现同样不同寻常。
仅仅第四局,她便不顾太子妃的仪态,盘腿挽袖,兴致高昂。
这样的太子妃,他还是第一次见。
今天真是开了眼界。
当然,他也得承认,这麻将确实有趣,他自己也玩得投入极了。
这会儿若非他已经听牌且牌型不大,也实在没空留意旁人。
很快,这场牌局竟以朱元璋打出关键一牌告终,马皇后与朱标母子同时胡牌。
看着朱元璋那张因“一炮双响”而阴沉不悦的脸,马皇后和朱标笑得前仰后合。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马皇后还沾沾自喜地将铜板数了两遍,仿佛在暗示朱元璋可能耍赖。
不仅如此,这位贤名在外的皇后还不停嘟囔:
“重八啊,你可别输不起哦!”
“刚才你说过,牌桌上不论输赢,全凭本事。
”“啧啧,我们真赢了呢,这还得感谢你的配合啊!”
“若不是等到你点炮,我和标儿怕是要输惨了!”
“这要是输了,可就亏大发了!”
朱元璋强忍着马皇后的嘲讽和炫耀,脸色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