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军队,裁撤武士,上缴赋税,各项政令推行得异常顺利。
那些被剥夺了特权的武士,虽然心怀怨言,但在大夏水师的巡航炮舰和各地“民团”的严密监控下,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少数几个试图煽动叛乱的,还没等聚集起人手,就被德川家康手下的忍者和暗影司的特工联手剿灭,人头挂在了城头。
整个倭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和平”景象。
陈平川见时机成熟,决定班师回朝。
消息传出,整个大夏军营一片欢腾。离家近一年,将士们早已归心似箭。
大阪港,数百艘巨大的战船遮天蔽日,大夏的黑龙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码头上,人头攒动。
陈平川身穿金甲,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准备登船。
在他的身后,跟着一个特殊的“送行队伍”。
为首的,是新任驻倭总督丁远,和他的副手德川家康。
再往后,则是高丽国王李峼。
李峼是在平壤之战后,就一直跟随着大夏军,亲眼见证了陈平川如何摧枯拉朽般地征服了倭国,心中的敬畏早已达到了顶点。
在他们身后,还跪着一长串被铁链锁住的囚犯。
为首的正是被活捉的羽柴秀吉等倭国战犯,还有卖国贼吴三保。
织田信长死后,他就被抓住了,经过审问确认了罪行,但一直没有处刑。
陈平川要将他带回大夏国去,当众处死,以儆效尤!
这些犯人一个个面如死灰,等待着被押往大夏京城,接受最终的审判。
“陛下,此去一路顺风。”丁远躬身行礼,眼中满是不舍和责任感,“臣必不负陛下所托,镇守好此地。”
陈平川拍了拍他的肩膀:“倭国就交给你了。记住,凡事多与朕和赵康首相通气,祖国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他又看了一眼旁边同样躬着身的德川家康,淡淡道:“德川家康,好好辅佐丁总督。你的忠诚,朕都看在眼里。”
“是!外臣明白!”德川家康受宠若惊,腰弯得更低了。
交代完毕,陈平川转身上了巨大的龙舟旗舰。
“起航!回朝!”
随着一声令下,庞大的舰队缓缓驶离港口,在丁远等人和无数倭国百姓复杂的目光中,扬帆远航,踏上了归途。
归途万里,风平浪静。
陈平川站在船头,海风吹拂着他的龙袍。他眺望着家的方向,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这一趟御驾亲征,不仅彻底解决了倭国这个心腹大患,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一个以大夏为核心的东亚新秩序。
这个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但他的心中,更多的却是对家人的思念。
不知道昭华、三娘她们怎么样了,父母亲的身体是否安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舰队经过十数日的航行,终于在登州港靠岸。
当龙舟的巨大身影出现在海平面上时,早已等候在港口的登州官员和百姓,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陛下回来了!吾皇万胜!”
“大夏万胜!天军万胜!”
消息早已通过快马传遍全国,整个大夏都沉浸在一种狂热的喜悦之中。
皇帝御驾亲征,跨海平倭,这是何等不世之功!
从登州到京城的千里官道,早已被自发前来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
陈平川的龙辇所到之处,万民跪伏,欢声雷动。道路两旁,百姓们高举着水果、酒水,想要献给他们的英雄,他们的皇帝。
士兵们挺着胸膛,享受着这至高无上的荣耀。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国家换来了胜利,也为自己赢得了尊敬。
秦锋和石头骑着高头大马,跟在龙辇两侧,看着这番景象,也是心潮澎湃。
“老石,看到没?这就是我们打下来的太平!值了!”秦锋感慨道。
“是啊,值了!”石头憨厚地笑着,眼眶却有些湿润。
这一路,仿佛是一场盛大的巡游。
当大军的先头部队终于抵达京城郊外时,更加宏大的场面出现了。
京城十里长亭外,以开国首相赵康为首,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早已在此恭候多时。
黑压压的人群,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城门口。
看到龙辇出现,赵康整理了一下衣冠,率领百官,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归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洪亮的声音,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直冲云霄,仿佛要将天上的云彩都震散。
陈平川走出龙辇,看着眼前跪伏的文武百官,看着远处那座雄伟的京城,看着城墙上密密麻麻,翘首以盼的百姓,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众卿平身!”
他亲自上前,扶起了年迈的赵康。
“首相,朕不在的这段日子,辛苦你了。”
“为陛下分忧,乃老臣本分!陛下荡平倭寇,扬我大夏国威,此乃千古未有之功业,老臣……老臣为陛下贺!”赵康激动得老泪纵横。
京城的城门,早已大开。
街道两旁,百姓们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他们挥舞着手臂,抛洒着花瓣,用最热情的方式,欢迎着他们的皇帝和英雄的军队。
“陛下万岁!”
“大夏威武!”
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陈平川坐在龙辇上,微笑着向百姓们挥手致意。
从这一刻起,他的声望,在大夏子民的心中,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这场盛大而狂热的欢迎仪式,宣告着征倭战争的彻底结束,也标志着大夏皇朝,真正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