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时零点,第三舰队舰司大会议室。
连队一日生活制度里明确规定,21时30分准时熄灯就寝,部队夜训可延缓至22时30分。
当兵的身体素质好不仅仅是因为锻炼啊,生活作息规律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部队极少会在就寝时间后举行活动,可以说十年八年都碰不上一次。
潜艇部队从来都是神神秘秘的,如果你身边有个当潜艇兵的亲朋好友,你大概会发现,即便他回家探亲,也很少会呼朋唤友。
对你来说,你的人生当中,基本上可以说,这个人已经不存在了。你对他近况的了解,大多是来源于他父母传出来的只言片语。
但即便他父母,也只知道他在某某地服役,是在潜艇里服役,更多的信息是直到他退役许多年,他都是守口如瓶的。
常有人戏言,退役兵里,最高调的是武警,最爱交朋友的是武警,通常会发现,退伍之后,武警出身的战友之间大多经常联系,时常沟通有无,尤其是武警内卫。
这大概和部队的性质有关。
武警和地方打交道多,对迎来送往人情世故较其他军种更为深刻。
唯独是潜艇部队,这些人即便是退伍了,也会三缄其口,从不对服役经历多言,即便喝了2斤。
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让我们看到的东西,看不到的,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窥其一斑。
就好比正在举行的这一场专门为203艇官兵举行的表彰大会。
参加表彰大会的领导级别高得惊人。
李远海司令员为首的,整个海军领导班子,除了总值班的那位副司令员之外,其余的全部参加。
表彰大会规模很小,能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室里,除了203艇的45名官兵之外,就全都是领导了。
李远海司令员亲自颁奖,挨个和203艇的官兵交谈。
这样的规格,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哪怕是反击战之后,没有过这样的规格。
当兵四年,许多人恐怕连自己的师长,都只有那么几次远远目睹真容的机会。
要见到大区级别的领导,只能是从新闻上。
李干是特殊人才,他的晋升之路充满了传奇,他打交道的大多是高级别领导,以至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对高级别领导已然是司空见惯了,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理所当然”的下意识。
而基层的官兵们则不然,尤其是长时间在海中漂泊的潜艇官兵,他们一年当中见得最多的是中校——他们艇长。
这还是因为203艇属于大型潜艇,编制为正营级,不然官兵们天天面对的就是一毛三或者两毛一。
赵海龙岁数大,服役年限跑在前面,所以挂中校军衔后,他的级别还在正营这里停留。
他当了20年兵了。
军校3年、中尉、上尉、少校各4年,今年是中校的最后1年,刚好20年。
按照潜艇部队的规定,作战部队营级干部最高年轻不得超过40周岁。
赵海龙今年满40周岁。
他的副艇长28岁,大连潜艇学院出来的,是他的接班人。
支队长告诉他,老赵,把人带出来再转业。
于是,赵海龙超期服役了几个月。
海军进入了下饺子时期,大量舰艇下水服役,结果就是人手严重不足,海军太缺人了。
海军是技术军种,人员的培养周期比老陆要长得多,老陆步兵搞三个月训练后,基本能拉上战场,潜艇兵的话,没两年时间培养不出来。
像赵海龙这种超期服役的军官士官,在近两年来,是越来越多了。
十几位将军,光是上将就有四位,海军司令、海军政委、战区司令、战区政委。
李远海亲自给赵海龙颁发了个人一等功,随即宣布,203艇部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集体一等功,这是非常非常高的殊荣,通常由最高统帅部颁发,可见其含金量之高。
所谓203艇部队集体一等功,是该艇所有官兵都有一个“集体一等功”的奖章和证书。
可见获得这个功勋的难度之大!
空军部队里战力最强悍、贡献最大的部队是第2航空教导旅,该部先后参加了7次现代局部战争,他们也只立了3个集体一等功而已。
由此就知道203艇这个集体一等功的含金量了。
表彰大会进行了90分钟,在最后,203艇全艇官兵把奖章和证书放到一边,然后拿起笔在一份保密协议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个功劳的保密期是5年起步,5年后,由最高统帅部视情况决定是否公开,在此之前,203艇所有人都要对此守口如瓶,奖章和证书甚至都不能拿回家。
至于因为什么而立功,表彰大会只字未提,只有这样一句话——为表彰203艇部队官兵在航母远海训练任务中的突出贡献。
领导们走了之后,李干走过来对赵海龙说,“赵艇长,让值班员把部队带回去,咱俩谈一谈。”
赵海龙立即把值班员叫过来安排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