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接过任务赶紧去忙。
其它几个门客还等寒门士子考试升官之类的话呢,怎么就不说了呢?
宋衍朝他们扫了眼。
几个赶紧低头抄写文书、整理档案。
“你们几个……”
几人一听,不知为何,心一下子跳的很高,噗通噗通,赤溜到了端王面前,“殿下……”
“你们几人分两组,轮流当值,不当值的就去酒楼、茶馆见朋友,把南泾县不据门第可以通过考试进入衙门任职的事传播开去。”
“是……是……”
几个门客相互看了眼,激动的欲言又止,就是脚步不动。
沈如意明了一笑。
宋衍面色严肃,“你们想参加也可以。”
“多谢王爷。”得到确认,当即便跪下行了大礼,“小的铭恩,愿为王爷做牛作马,甘脑涂地。”
看看,这还没什么呢,这些寒门子弟就已经感恩的把自己卖了。
宋衍看了沈如意一眼,先不管寒门子弟有没有专门学过系统的知识,得到过专门的培养,但光凭这一腔忠诚与热情,就已经够用了。
至于管理的手段与系统的知识,他相信,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总会提升的,最后肯定不亚于门阀世族子弟。
想到这里,宋衍对于考试制又有新的审视。
几个门客当下就做好了分组,小声说道,“只等先生的策论风行,咱们就行动。”
“对对……”
他们看到了仕途曙光,林景淮却感到眼前一黑,站在门口,他听到了什么?王爷想通过考试选人才,那……哪些想通过举荐的世家子弟怎么办,他还想安进林家人呢?
他可是林家人合族托举进入衙门的,他都还没机会回报家族呢,竟然……
他内心忐忑的进了衙门公务房,“下官见……见过王爷……”
宋衍瞄了他眼,若不是看在他通知老百姓遣散的份上,早就撤了他的职。
王爷没理他,林景淮尴尬的要死,只能顶着发麻的头皮道,“王爷,马上就到午食时辰了,下官在……”
沈如意微微一笑,“林大人,大家都在忙,王爷找了两个伙夫正在后灶煮中午饭,你也一起吃吧。”
若大的衙门,跟个空城似的,一行外来人员,只能自力更生了。
(⊙ o⊙)啊!
居然不要他出钱,还真是意外之喜,林景淮都把塞族人之事甩到了脑子后,“王爷,各位大人,有需要景淮的,请尽管吩咐。”
还真有事需要他做。
宋衍道,“沈如意,山匪与流民之事,让林大人协助你处理。”
林景淮瞳孔震动,老天爷,王爷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成千上万的山匪流民,我怎么安置?他死也安置不好啊!
他根本没注意到宋衍说让他协助沈如意,他自动听成了让一个丫头协助他安置山匪流民。
诱他上当之事,他觉得王爷身边连一个丫头都不简单,那王爷本人呢?所以这几天,面对宋衍,林景淮一直颤颤兢兢,这不连话都听不好。
考试选人才之事,宋衍找人安排去了,沈如意没想到宋衍把这么大一个烂摊子甩给了她。
不是……王爷大人,他对她是不是有什么误解,真以为她是神仙啊,手一指,就能把人都安置好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娘子单眼皮眼圆瞪,一副要跟他干仗的模样,惹得宋衍差点没压住嘴角,面上,温润与严肃并存,“我相信如意姑娘。”
沈如意:……
她连自己都不信,要他相信?真是见鬼了。
季文川也不厚道了的笑了声。
沈如意立即瞪过去。
“要不,阿意你来写策论,我与林大人去安置流民?”
沈如意:……她要是会写策论,刚才就没他什么事了。
行吧,各有所长,只能轮到她去做苦力。
“林大人,请吧……”赶紧跟做事搭子去合计啊!
大冬天的,真是冷死人了。
林景淮傻愣愣的没动,“去……去哪里?”
“当然到你的办公房看鱼鳞册子。”
“什么叫鱼鳞册子?”
众人也看向她。
沈如意:……
糟了糟了,忘了,鱼鳞册子最早出现在宋代,明代以后才普及成为土地造册的主要形式。
何谓鱼鳞册子,一般指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依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
它是中国古代建立的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周(地籍上每宗地四邻的名称)以及土地等级。
鱼鳞图册在土地赋税管理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沈如意尴尬的笑笑,“我嫌弃土地山林等登记的冗长,就这么一形容。”
长吗?
林景淮带着沈如意去公务房,结果出了公务房没多远,沈如意对他说,“大人,你先去公务房整理,我马上过去。”
“哦!”
一个丫头,林景淮本也没指望她能帮什么忙,只要不吵他就行了,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进了自己公务房。
一万多山匪啊,他怎么安置?
真是愁死了!
马上快十一月了,南方的冬天真是又阴又冷,沈如意吃不消,找长平弄炉子去了。
顺便为五脏六腑准备了不少好东西,一起拎进了林景淮的公务房。
“林大人,我来啦!”
坐在办公桌前还没搬出登记薄的林大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