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元帝还是有些疑惑,望向李青秋,李青秋指了指京城的方向。
是了,直隶地盘上的豪门大族,大部分都是倾向燕王的。
康元帝醒悟过来,楚王这是想借种植土豆,顺便打击燕王的人。
好啊,几个皇子,心眼都不少。
康元帝有些犹豫,推广土豆种植这事,本来想过两年再做的,如果能提前,自然是更好。
李青秋站起来道,直隶的屯田、民政、包括农业与赋税是由布政使负责的,建议皇上任命祁永堂出任直隶布政使。
康元帝脸上露出笑容,正应该如此,你什么事都没开始做,就想做巡抚,哪有如此好事。
可以先给布政使一职祁永堂,三年后,土豆推广得好,再赏他个巡抚也不迟。
如果现在就给了巡抚,三年后,岂不是要给户部尚书他做了?
楚王也不泄气,得一个布政使也可以,继续道:“父皇,推广土豆种植,运输土豆,采购各种农具,还是需要漕运配合。”
漕运?
这是想伸手天津府的漕运势力?
康元帝眉头微微皱起,脸上露出一丝不悦,嘴唇紧闭,还在思索。
楚王忽然道:“父皇,儿臣莽撞了,如果不便,儿臣让祁永堂他自己想办法,另外寻运力。”
康元帝的脸色阴沉至极,仿佛被一层寒霜覆盖,让人不寒而栗。他那双眼睛更是冰冷如箭,直直地射向楚王。
楚王这话什么意思?
难道,皇上还怕你在帮朝廷办差的时候,顺便拉拢天津府军方势力?
康元帝似乎被激到了,冷笑的道:“老四,只要推广新庄稼能惠及民生,要朝廷给你什么便利,都不是问题,天津府的昭勇侯许兴………。”
李青秋站起来,躬身抢着道:“皇上,昭勇侯夫人去了,许竺要守孝,明年守足一年,可下旨,让他来京进学。”
“…………?”
康元帝想通其中关隘,立刻同意了。
楚王想通过皇上下旨,能正大光明的使用漕运与许家船队。
李青秋的建议,是请皇上给许竺一个恩典,守孝一年后,来京国子监读书。
(康熙、雍正期间,勋贵少年守孝三年,很多只守一年,后面两年可以进学读书,但守孝期间,还是不能当官,不能成亲,不能在外饮宴,听戏什么的。)
楚王想将自己的势力,渗透进漕运。
李青秋的建议,许竺来京,让许家的私人船队,来帮楚王运货,那是许家的私人产业,不是许兴控制的天津府官府军力。
天津府的军队,是不能给楚王掺和的,天津几万水军,距离京城也不远。
祁永堂想运输什么,许家的船队已经足够了。
楚王幽怨的望了一眼李青秋,平时低调的李青秋,看来也不是什么好人,跟他弟子一样,都是讨厌鬼。
(今晚,就一更,明天早上去检查,每个月检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