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论历朝历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这二人都是首当其冲的存在!”
“一个诗仙,一个诗圣,这是何等伟大的存在?”
“如今天下人中,有谁是不知道他们二人诗词的?”
“不过在朕看来,朕的大宋也不逊色于大唐!”
赵构在看到李白和杜甫的名字时,眼中闪过了点点崇拜!
你可以说宋朝皇帝过于软弱,但你不得不承认宋朝皇帝都是文采斐然之人。
赵构对于李白杜甫二人的诗词,心中也是颇为推崇的。
大殿内的众官员脸上表情,也亦是如此。
他们从小就是读着李白和杜甫等人的诗长大,其中有不少人都是以此为楷模。
天底下的文人中,有几个是不崇拜李白和杜甫的?
…………
清朝
“像李白和杜甫这样的诗人,为什么要出生于唐朝!”
“到头来一个个都落得不好结局,不然来朕的的大清好了!”
“朕的大清会让他们彻底施展才能,创造出更多闻名天下的诗词来!”
一想到李白和杜甫二人都是唐朝人,乾隆内心就生出了嫉妒来。
在乾隆看来,这些汉人王朝哪里配拥有这么多的人杰之才?
华夏皇帝是一个比一个的昏庸,可华夏人杰却是一个比一个出众。
这也是乾隆内心最为忌惮的一点。
因为他知道光比拼人才数量,他们满人是绝对拼不过这些汉人的。
要是他们能是大清子民就好了。
乾隆他相信子孙后代们一定会想尽办法的优待他们,让他们能够施展自身才能。
清朝皇帝是绝对不会跟那些汉人皇帝一样愚蠢的。
…………………………………………
【对于唐朝绝大部分的考生来说,科举都是他们做官的唯一道路!】
【而此时的杜甫也毫不例外,他希望通过科举踏上做官路,可以报效国家!】
【可是命运多舛,当时的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
【当时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杜甫他也在其中!】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杜甫不得不选择转投权贵之门,奔走献赋。】
【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杜甫,又怎么会想到自己在未来会郁郁不得志,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
【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杜甫他始终都没能完成自己的科举理想!】
【转眼之间,杜甫如今也到了四十四岁的年纪。迫于生计的他,只能选择当一个小小参军!】
【同年十月,杜甫家中传来了哭泣之声,他的小儿子在这所谓盛世中竟然被活生生饿死了!】
天幕之上,杜甫的身影出现。
原本还意气风发,满怀理想和抱负的少年杜甫。
如今却变得垂头丧气,满脸低沉,原本的意气风发早就已经消失不见。
中年男子的沮丧和不得志,被此刻的杜甫体现的淋漓尽致。
…………
汉朝
“好一个盛世大唐啊!”
“天底下哪里有盛世,活生生饿死人的道理,这样的盛世能叫盛世吗?”
“小孩活生生被饿死,可见这皇帝的昏庸程度,还有百姓的生活艰难!”
汉文帝刘恒在看到杜甫儿子被饿死的内容时,十分惋惜的摇了摇头。
同样刘恒对于天幕上的所谓盛世二字,也是十分的不屑一顾。
要看一个王朝是否盛世,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
那就是看百姓的日子如何,是否能够有一口饱饭吃!
如果百姓能有一口饱饭吃,那这盛世才叫盛世,否则这盛世只是虚假骗人的。
汉文帝刘恒的愿望也很简单,就是希望他治下百姓都能够吃得上饭,这样就很好了!
…………
唐朝
“该死,这李林甫是真的该死!”
“奸臣误国啊,因为这李林甫一人的原因,竟然使无数考生落榜!”
“那皇帝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会坐看那李林甫祸乱朝堂!”
“大唐皇帝为什么会变成这番模样,如此昏庸不堪。”
“这皇帝到底是谁的子嗣?是孤的,还是太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