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走了六日。
除了第一夜遇到了水匪,后面几日都是风平浪静。原本觉得十分新奇的江景,看多了,宋稚绾也觉得无滋无味了。
下人们想方设法逗她欢心,今儿个烤红薯,明儿个烤芋头。
王忠馋了,说要烤鸡蛋,结果那鸡蛋烤着烤着“嘭”地爆开了。
宋稚绾离得近,虽没被飞溅的蛋花烫到,但也被那一声吓得不轻,一张嘴,嗷嗷地哭了起来。
下人们手忙脚乱,恨不得自觉投进江里。
最后宋稚绾哭哭啼啼地被抱走了,参与的下人不劝阻,罚跪两个时辰,王忠罚得狠,又多记了十军棍。
……
船至苏州码头。
萧琰安排好了接应的马车,没有让公孙府的人来接。公孙府在苏州也算得上是有名的大户人家,出行难免引人注目。
公孙府众人只知宋稚绾约莫是这几天到,却并不知是哪一日。
马车停在公孙府门口,紫云先行下去同看门小厮通报,那小厮听完顿时面露喜色,伸手一推身旁的人,喊道:“快!快去禀报老太夫人!”
随即又急步走到马车旁,也不管里头的人看不看得见,弯腰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
欢喜道:“参见郡主!郡主金安!府中上下已候多日,如今盼得郡主驾临,特开府门,恭迎郡主!”
马车帘子掀起,小厮规规矩矩低着头。
紫云不禁多打量了几眼,这小厮倒是懂事,且这模样应是府中主人一早吩咐好了的,可见公孙府对小主子是上了心的。
宋稚绾下了马车,抬头看了眼公孙府的牌匾,才转头同小厮笑道:“方才那位小哥才进去通报,主人家的命令还未下来,你便放我进去啦?”
小厮不敢看人,但听着声儿,觉得定是位温柔平和的主子,“回郡主,老太夫人说过了,郡主是自家人,回自己家,无需通报。”
大门已经敞开。
宋稚绾望去,一时恍了神。
她一路跋山涉水而来,备了许多的礼,还同太子哥哥说她紧张,说怕见了公孙府的人会失了礼数……
一直以来,她都是把自己当成客人了,因而有许多的顾虑。
可在听到那句“回自己家”,那些紧张不安的情绪都霎时烟消云散了。
宋稚绾回头望向马车,车里的人并没有出来,说是怕他的身份会让她的亲人觉得不自在。
她眼眶湿润,缓缓踏上青石台阶……
公孙府邸很大,通报的小厮急得快要跑断腿了,老太夫人只听了半句,便携着府中众人奔出来迎接。
老太夫人年轻时练过武,老了身子也健壮,身旁的丫鬟婆子都快赶不上她了。
宋稚绾本来觉得不紧张了的,可一听那轰隆隆的脚步声,又皱着小脸侧头:“早知便让太子哥哥陪着我一块儿来,就说他是我的侍卫好了。”
紫云:“小主子,这话您自个儿信吗?”
宋稚绾想了想:“不信。”
那群脚步声越来越近,宋稚绾连呼了好几口气,抬头便听见一道沧桑却又中气十足的声音:
“囡囡!我可怜的小囡囡!”
顺着声音看去。
最先出现的是个满头花白的老妇人,看起来年岁已高,步子却迈得又急又快,她身后跟着一大家子人,嘴里喊着“老太夫人,您慢些……”
宋稚绾不禁也跟着走得快了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