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儿!你这又是作甚?”毛笔在萧漠承手里抖落了几滴墨汁,连带着他的声音抖都大了几分。
他不是已经答应他封赏宋氏遗孤了吗?他的琰儿今儿个是怎么了?
从北境边疆回来,就一直神色忧愁,心不在焉的,如今为了宋家孤女的事求他的旨意已经让他很意外了......难不成是中了蛊?
也没听说乌苏部落会下蛊啊......
“父皇,不可让宋稚绾去盛家。”
萧漠承:“......”
难不成这宋家姑娘会下蛊?
萧漠承搁下笔,端正神色,视线探向跪在地上的人:“为何不可?”
萧琰神色认真,眉宇间还有化不开的忧心:“盛家是宋稚绾生母的娘家,可据儿臣了解,盛怀柔将军自幼丧母,盛大人续弦后,盛将军便一直寄养在其外祖,公孙府上,所以和盛家的关系,并不亲。”
他的探子打听到的,甚至是盛怀柔和盛家的关系并不融洽。
而宋稚绾自幼随父母在边疆长大,跟盛家这门外祖,更是没什么亲情可言。
连自己亲骨肉尚且尽不到做父亲的责任,又怎会爱屋及乌怜惜一个从未谋面的外孙女。
她已经失去了父母亲的疼爱和依靠,倘若他再把她送去那个水深火热的地方,她年纪尚幼,一个人孤苦伶仃,如何在盛家安稳长大?
萧漠承闻言点了点头,赞同道:“甚有道理。”
他又思索了一番,“既如此那就把她送到她的外曾祖公孙府上,想必公孙府也会爱屋及乌,待她如盛将军一般好。”
“父皇,也不可。”
萧漠承:“......”
萧漠承无言,这回干脆不出声询问是为何了,只静静地看着萧琰,等他自己说下去。
敢当面驳他两回的,也就只有他这个争气儿子了。
“父皇,公孙府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宋稚绾如今心惧受惊,迟迟不醒,就算是醒了,一路山水跋涉,路途颠簸,只怕是难以平安回到公孙府。”
如此说来,也甚是有理。
萧漠承为难地挠了挠头,只好问道:“那你说应当如何?”
问出的那一刻,双膝跪地但依旧挺拔的身影,仿佛早已将一切打算安排好。
萧琰不假思索:“依儿臣看,就先暂住在东宫里,待她身心养好,再由她自己做决定也不迟。”
末了,他又补充一句。
“这也算是全了镇国将军的遗愿。”
此话一出,萧漠承也不好再说什么。
将士们保家卫国,他这个稳坐江山的君主,也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既无先例,那他便做这个先例。
只是......
为尊上位者,洞察人心的本事到底还是有几分的,何况还是自己的亲儿子,萧漠承审视的目光带着探究。
他一语道破:“琰儿,你这究竟是为了全将军遗愿,还是为了全你自己的心。”
他的琰儿对这个宋家姑娘未免也太上心了点。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被说中了心事,萧琰也丝毫没有不自在,沉重的声音仿佛深渊里传来的空响。
冷淡幽邃的凤眸里流露出对众生的悲悯:“儿臣......的确是有私心。”
“麒麟关一战,是儿臣经验不足,出发前预判错误,才会导致援军迟迟未达北疆,酿成如此惨剧,所以......”
“儿臣想弥补自己心中的愧!”
那场漫天大雪里。
只有宋稚绾是唯一还活着的生命,这何尝不是那十万萧国将士的拼死守护的期望。
看见自己的儿子心里落下如此沉重的负担,萧漠承也于心不忍。
“也罢也罢,那朕就依你吧!”
闻言,萧琰心里才觉得好受了许多,“儿臣,叩谢父皇!”
这时。
李公公从殿外进来,尖细的声音通报的消息又让萧琰心下一震。
“东宫来报,宋小姐已经醒了。”
......
萧琰的步子迈得极大,飞扬的衣摆都跟不上他的步伐。
刚踏进东宫。
就看见从西偏殿里慌忙跑出来的一群太医和侍女。
他的眉峰一拧,还未细究是怎么一回事。
众人见到朝这边赶来的萧琰,又是齐齐地在地上跪成了两排。
“殿下......”
看着地上的人,萧琰连声质问:“为何全都出来了?人呢?不是说醒了吗?”
太医还没来得及答上这一连串的问题,偏殿的内室里就传出了重物砸落在地上破碎的声音。
萧琰不作多想便冲了进去。
映入眼帘的殿内,一片狼藉。
打翻的药碗、溅洒的药汤、碎了一地的瓷器片......
他往床上望去,床榻上的丝被被掀得凌乱,空无一人。
萧琰的心瞬间揪了起来,飞速地环视了一圈,终于在屏风后的角落里,发现了那一角雪白的衣料。
“稚绾?”
即便他的声音尽力放得轻柔,躲在屏风后的身影还是下意识地抖了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缓了缓声线,继续柔声轻唤:“稚绾,我是萧琰,还记得我吗?是我把你带回来的。”
“这里是孤的东宫,很安全,别怕......”
屏风后的人没有回应,萧琰一步步走上前,拨开屏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