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闻言,心思顿时安定了些许。
这番话说得在理,朕令校事府府君持节督百官,乃是赐刀与他,力度可以调节,但是不能手中无刀。
“臣今日面圣,便是有话想要告知陛下。”
许泽从怀中拿出一封密表,递到了刘协的手中,道:“这是近几日暗查董承收到的密报,因为大多在许南抓获,微臣亦是参与办案,故此郭府君请微臣一同送来。”
刘协看了之后,暗暗叹了口气。
幽然道:“爱卿,你就说董承这帮人,当初在长安时,一直进言夸赞司空忠君体国、仁政爱民,乃是大汉支柱,让政多行封赏。”
“到了许都后,又常说袁公威震四海、劳苦功高,收镇并州之乱,击溃幽州之叛,要朕封赏袁绍,请他带兵至许都来,接朕回雒阳安置。”
“你说,他们图什么呢?”
许泽沉默了半晌,躬身道:“他们本身无才能、无战绩,唯一能够跻身青史的便是陛下了,所以政令不和的时候,就会如此。”
“不是微臣恶意中伤,实在是按照唯才是举的标准,他们那一帮人都不能征辟任用,像荀令君和微臣这样的君子,又不愿作假去附庸风雅。”
“也许正因如此,他们才觉得遭到了背叛。”
“毕竟,当初与司空交好,恐怕也是为了日后能够一起取救驾之功,而后功成名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嗯,有道理,”刘协拍打几下许泽的肩头,笑道:“还是子泓看得通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向来都是如此,这天底下,像微臣,呃……和司空这样只想先匡扶大汉,再想个人利益的人,已经不多了。”
“家国利益、个人利益。”
刘协又从许泽嘴里听到了一个少有人提的词。
许泽解释道:“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我又去何处?汉臣首先是大汉之臣,若是大汉都不复,臣子能何为?”
“说得好啊,”刘协深以为然,他觉得许泽回来之后,不光可以和他说一些在外征战之事满足兴趣,还能以道理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
“子泓多陪朕一会。”
许泽想了想,笑道:“我让子修来陪陛下吧,许南军务积压太多,我回去尽数处置后,接下来一段时日皆陪同陛下督察许田、围猎皇山。”
“嗯,也好,曹爱卿亦是劳苦功高,朕也想升他为中郎将。”
“好事啊,微臣这就回去告知他。”
……
许泽走后,刘协下令校事府肃正条例,不可随意滥捕,同时给曹昂升任五官中郎将。
曹操在司空府听闻,乐而看向左右,夸赞陛下居然已懂得了权衡之道,一进一退尽显王者风范。
怪不得当初董卓喜他而不喜刘辩,陛下天子虽非是千古大才,却也是得太傅教导出来的心思活泛之辈。
董承听闻,在家宅之中暗暗怄气。
自从许泽回来后,很多烦心事就像是潮水一般袭来,驱之不去!
要是上次伏完的刺杀成功就好了!
可惜了,没料到他这么能打。
下一次若是设下伏击,一定要行事周密、广结暗盟,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