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安抬头,有些好奇地看着陈一东。
之前就听说陈主任喜欢搞手术,不喜欢做科研。
";陈主任对这个方向也感兴趣?";陆安问。
陈一东笑了笑:“科研嘛,总要与时俱进。”
他掏出手机,调出一组数据:“你看,夹层患者的血管壁pH梯度异常,和你的理论模型很接近。”
陆安仔细看了看,确实如此。
“数据可以共享。”陈一东收起手机,语气十分的诚恳,“但分析得你来。”
陆安明白他的意思。
陈一东不缺临床资源,缺的是能挖掘数据价值的科研思维。
陆安微微点头:“这个没问题,不过我需要原始数据,不只是统计结果。”
“好。”
……
还有血液内科徐仲煌教授的邀约,是最直白,也最让陆安警惕的。
他俩在科研方向上,暂时没有任何的交集。
他直接在院长办公会后拦住了陆安。
“陆安,我们科有个国家重大专项。”徐仲煌压低声音,“经费3000万,缺个首席科学家。”
陆安眉头微微一挑:“这……徐教授太抬举我了。”
“别谦虚。”徐仲煌拍拍他的肩,“你挂个名,经费分你三分之一,怎么样?”
陆安沉默了一瞬。
这种“挂名”合作在学术界并不少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课题组借知名学者的影响力拿项目,学者则轻松获得经费和成果。
但陆安很清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他缓缓开口:“徐教授,这个项目的研究方向是?”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调控。”徐仲煌笑了笑,“正好和你的pH理论沾点边。”
陆安心中了然。
这所谓的“沾边”,恐怕只是为了凑数的借口。
“抱歉。”陆安礼貌地拒绝,“我手头的项目已经排满了。”
徐仲煌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但很快恢复:“别急着拒绝,再考虑考虑?”
";谢谢徐教授的好意,";陆安语气坚定,“最近科研项目都排满了,我的确没有其他的精力去干别的项目。”
徐仲煌眯起眼睛,意味深长地说道:“陆教授,在学术界,太清高可不是什么好事。”
陆安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转身离开。
……
回到办公室,陆安站在窗前,望着医院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思绪万千。
每一份合作邀请,都像是一把双刃剑。
傅欢的课题有前景,但需要投入大量时间。
陈一东的数据宝贵,但是具体分析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至于徐仲煌的“捷径”……
陆安摇摇头。
有些路,走得太轻松,反而会迷失更重要的东西。
偶尔“走捷径”,是有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