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不明不清 >第158章 御下之道2(白银加更9)

第158章 御下之道2(白银加更9)(1 / 2)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蛊真人仙逆我的极品老婆赘婿神皇官道桃花缘九皇子:开局推到女皇妃温柔潮汐[先婚后爱]杨洛苏轻眉全职法师轮回乐园

“朕只是提醒,防患于未然,却也是肺腑之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先起来,朕还有正事要议!南京兵部奏,孝陵神宫监掌印杜学、孝陵卫参将陈辽盗伐陵木、掘伤龙脉,司礼监可有听闻?”

“奴婢也接到了南京内守备周贵的奏疏,南京兵部克扣孝陵卫火药枪弹,两厢交恶,诬告也。”一说起司礼监的工作王安立马就严肃了,回答的非常规矩,半点不掺杂个人好恶。

“那依你之意,到底是南京兵部诬告还是南京神宫监撒谎?”每次提及南京,洪涛都有股无名的烦躁。

倒不是对这座城市有什么偏见,而是在那里还有个五脏俱全的朝廷和大内。虽然说依旧归北京调派任命,但一个国家弄两套管理班子明显就是浪费,更何况国家财政状况每况愈下。

可是每次与内阁甚至司礼监透露出裁撤南京官员的意思都会遭到极力反对,理由无非就是啥龙兴之地、国之龙脉一类的老生常谈,却也让人无法反驳,毕竟古人对这套东西极为看重。

而更深层次的用意洪涛也能猜到,有一部分官员,尤其是南方官员还没死了迁都的念头,留着南京的构架对迁都来说是个很重要的便利条件。

还有就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了,南京的官员大多都是养老的闲职,没有皇帝盯着、没有朝堂争斗,活儿不怎么干俸禄不少拿油水还不少。在北京打拼的官员里估计有很多人都把南京当做退路,一旦失势好歹有个去处。

司礼监同样有私心,和官员一样,宦官们在京城皇宫里任职上升机会是多,可竞争还激烈呢,危险性也大。如果有机会外放到南京任职,基本就和带薪休假差不多,可以放开手脚捞油水,反正花的又不是自家钱,何必取消呢。

其实洪涛也不是想全部取消南京朝廷,做为陪都它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经济上,产于南方的物资可以就近先聚集到南京存储再分批北运。军事上,南京有十七卫军队,对于震慑南方各省也有积极意义。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些工作完全可以由几个单独的机构代替,没必要养那么多闲人。根据户部的存档,景阳三年,仅南京太常寺、光禄寺、内宫监、神宫监用于祭祀的猪就达上千口。

驻守朱元璋陵墓的孝陵卫更过分,六千人骑,除了口粮之外,又以训练为名每人每月多领三斗,一年下来就是一万一千石。再加上五千斤火药、四千二百斤铅弹和操练银八百两,听着都肉疼。

孝陵卫职在护陵,不受地方和兵部调遣,更不用玩了命备战,这些消耗洪涛都不用四处打听就能猜到至少八成进了某些人的口袋。

南京兵部今年就是以在孝陵内鸣枪放炮、人叫马嘶、砍伐树木会惊扰太祖高皇帝为由断了后勤补给,除非孝陵卫到校场操练,否则啥都不提供。

按说这种事洪涛也彻底改变不了,还和以前一样扔给司礼监和内阁处理多省心。可他不是那种眼睛里能揉沙子的主儿,没能力的时候可以忍,手里有了点权力就总想着谁不服干谁。

这次南京兵部和神宫监互相攀咬,让他看到了一丝趁乱下手的可能。但在正式启动计划之前还得扫听下南京的详情,尽可能做到知己知彼,看看胜算到底有多大。

“前些年沿海闹倭寇,南京营卫精锐尽数被抽调,现存兵将能完成操练者十不存三,余下皆老弱伤残,可战之兵唯有孝陵卫与振武营。

孝陵卫听命于内守备,由神宫监统领;振武营则在南京守备抚宁候朱继勋手里掌控,南京兵部空有参赞机务一职,手中却无强兵可用。”

王安依旧没说谁对谁不对,只是把两方的现状详细介绍了一番,由皇帝自己去寻思。这也是伴君的基本功,有些皇帝不喜欢动脑子,那就要主动献计献策。有些皇帝喜欢琢磨事,就不要擅自做主轻言对错。

“杜学是何人?”洪涛当然能听明白话中的含义,但没马上做出判决,而是又问了一个问题。

“田义门下,曾监军朝鲜,阵前杀敌临危不乱,颇有些才干。”

“那内守备周贵呢?”从刚刚王安的叙述中洪涛听出个细节,南京兵部没有告南京内守备太监的状,而是把矛头瞄准了神宫监掌印杜学。

按照明朝的规定,南京的军队主要由三个部门管辖,内守备、守备和机务参赞。内守备就是太监,通常出自北京司礼监,算是外派。守备由勋贵武将担任,机务参赞则为文臣,一般是由南京兵部尚书兼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大奸臣当道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