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明帝王以天下为先,故有仁君之范,国亦不过天下大治之顺承。”
“今吾等求学,不在为万民之上,而在使万民皆可为万民之上,是故万民无二,吾与师兄之愿,不也是摒一姓之私,谋大同之世吗?”
徐子承根本不在意周围有多么嘈杂,双眸闪烁着欣喜若狂的光芒,紧紧盯着赢辰安,身子都微微颤抖,越发得激动起来。
整个世界仿佛只有赢辰安与徐子承两人而已。
赢辰安所说,圣明的帝王以天下为先,他所传承的国家亦不过是因为天下大治才传承下去。
如果这句话反过来理解,那就是天下乱世,自然可以改朝换代了。
但最后才是完全契合徐子承心中所愿。
赢辰安真诚道,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自己凌驾万民之上,而在于让万民都是凌驾万民之上,也就是人人如帝王。
所以,他和徐子承的理想是一样的,追求的是大同之世。
“世子……”
徐子承终于再度说话,只是有些颤抖,这是遇见知己的激动。
周围顿时安静下来,想要看当今国子监倾注心血培养的下一代文道魁首如何点评秦国世子制义以及惊世之言。
“圣明有道堪比三代之贤。”
徐子承感慨一声,继而双手合拢,弯腰行礼道:“世子之境界,已可与夫子相论,子承犹不及也。”
“什么?”
众人皆是一脸震撼,下一代文道魁首竟然直接说秦国世子在经学上的水平已经可以与他的授业恩师“晏夫子”相提并论,甚至自己也比不过他。
“世子答卷可愿传于天下书院,为天下学子拜读?”
徐子承问道。
还要给天下所有读书人看吗?
众人只觉得越来越震撼,仿佛被惊雷击中,只觉得今天出现了幻觉。
就连秦国学子都有些不相信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差点以为看到的不是自家世子。
“他何时变得如此厉害?”
崔意柔瞪大了双眼,有些为难地看了宇文清婉一眼。
他们很早就过来,看着赢辰安与另外三国世子比试制义,本以为能够完成已是他的极限,没想到得到了徐子承如此高的评价。
“只是一时运气好罢了。”
虽是有些不甘,宇文清婉仍不服输地说道:“与‘祭酒’首徒又哪能相比?”
一想起那个文采斐然的男人,宇文清婉身边的名门嫡女皆是一脸崇拜。
他们所说的自然就是《圣州》一书中的男主,其以侯门庶子身份入学国子监,被国子监“祭酒”收为首徒,同时得到了大周王朝实权人物“贤王”姬胤煊和中军都督府大帅轩辕穆风的赏识,可谓是当今帝城的风云人物。
赢辰安倒是不知道这些人所想,只是微笑道:“文章,天下之公器,不求闻达于海内,但求微毫裨益于学子。”
“甚好。”
徐子承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缓缓抬起了右手,示意众人安静,说道:“本次考校以秦国世子胜,其答卷会传阅诸位与天下书院学子,其中深意可自予解读。”
“然正如世子所言,文道水平或有高低之分,向道之心方为至诚之理,希望诸位学子皆能以‘谋万民之计,开万世太平’为至高理想,读圣贤书,研正道理。”
“多谢子承师兄。”
周围国子监学子皆是弯腰行礼道。
“嗯。”
徐子承朝着赢辰安微微点头,便转身离开。
“世子威武。”
“世子威武。”
“世子威武。”
待徐子承离开后,秦国学子高声欢呼道。
“小意思。”
赢辰安抬手示意,随后笑着走到齐国世子姜景行面前,嘲讽道:“齐国世子这回可是输了,本世子可就先吃早饭了。”
齐国世子姜景行冷哼一声,撇过头装作看不见。
“至于两位嘛……”
随后,赢辰安看向楚国世子李知衍和赵国世子赵昱,只是光明正大地冷笑,啥也没有多说,只留下一个背影。
七年前,楚国和赵国加入大周王朝阵营一起威逼秦国,让自己十二岁就不得不来帝京,那么秦楚和秦赵之间必有一战,现在多说无益,他日战场上一较高下才是正途。
“好你个赢辰安。”
楚国世子李知衍气愤地骂了一句,眼神中流露怨毒之色。
反倒是赵国世子赵昱,双手紧紧捏成拳,盯着赢辰安的背影,一脸不服输的姿态。
赵国如今确实还不是秦国的对手,但这并不代表赵国会一直输给秦国,总有一天自己会带领赵国打败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