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大周王朝日益强盛,开疆拓土分封诸侯,如今国子监学子人数起码在三千人以上,可是国子监“正膳厅”仍然只能容纳三百人同时就餐。
虽然通过考试入学的寒门士族子弟占多数,但如今还有大周皇族、诸多封国世子、门阀世家子弟在,自然是要分出个高低尊卑出来,而不是讲究什么先来后到了。
所以哪边的人先吃饭自然是要定下规矩来。
等到赢辰安才走到正膳厅的时候,才发现先来的学子根本没有进入正膳厅,而是都在外面等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各封国贵胄和豪强子弟宛若列阵的士兵般,皆是一个阵营又一个阵营地分开,可谓泾渭分明。
当然也有不少寒门士族子弟加入到门阀世家的队伍中,毕竟这些门阀世家的掌权者如今大多是大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国子监学子的抱团同样是中州格局的缩小版而已。
若是各大势力之间关系较好,那么子弟自然也会联合在一起,同时各个门阀世家的贵胄子弟似乎“理所当然”地排在寒门士族子弟前面。
“世子,楚国、齐国和赵国的世子比您先到了。”
一个秦国学子见到赢辰安突然顿住脚步,以为他还是和往常一样,尽量不和其他强大封国的世子发生冲突,便轻声提醒道。
“嗯?”
赢辰安斜视一眼,吓得那个秦国学子赶紧低头回话,“禀世子,属下名为李钧儒,家父是大秦‘工司’主簿李云庭,我是前年入学国子监,有幸和世子同窗。”
“他们先到就到了,那又怎么了?”
赢辰安淡淡地看过去,只见眼前的国子监学子分成三个特别明显的阵营,另外还有十余个抱团的阵营站在更远处看着,显然不足以和那三个阵营的人竞争。
楚国世子李知衍身着一袭白色锦袍,头戴玉冠,身姿挺拔,丰神俊朗,双手背负身后,一副温润公子的形象。
齐国世子姜景行亦是相似打扮,只不过身材更高而已,举手投足间流露着高贵气质。
反倒是赵国世子赵昱,看起来身材高大,宛如铁塔般,双眼炯炯,面带冷峻之色,眉宇间散发着一股霸气。
为首的三个世子眸中皆是充满了傲然之色,身后还站着数十个从各自封国来的子弟,看起来气场十足,一副谁都不服谁的模样。
“世子,按照之前的规矩,各封国世子便代表所在封国所有的学子,每月初哪位世子能够答上国子监经学掌教“晏夫子”所出之考题,那么整个月他们封国的学子便可以先用膳。”
“今日正好是本月初一,没想到楚国、齐国、赵国三个世子会同时来,他们往日在功课考评中皆是‘甲等’二十名以上……不如暂避锋芒。”
李钧儒赶紧解释道。
“我避他们锋芒?”
赢辰安冷笑一声,只是一脸淡然地看过去,似乎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国子监学子人数实在太多了,特别是“七大封国”贵胄子弟谁也不服谁。
谁先用膳说小了,只是谁先不用饿肚子的问题,说大了就是各国脸面的事情。
更何况这群纨绔子弟正是争强好斗的年纪,如何能够忍受被其他封国贵胄子弟压了一头,所以往日里没少因为这件事大打出手。
为了避免各封国子弟再因为用膳的事情大打出手,国子监正膳厅便请经学大儒“晏夫子”每月出一次考题,根据各封国世子所答评出等次,便是各封国子弟用膳的顺序。
如此,既能避免争斗,让各封国子弟服气,同时也能勉励他们勤学进取。
“咱们都过去吧。”
赢辰安轻轻抬起右手示意道。
“还真去?”
李钧儒更是直接惊得瞪大双眼,本来他已经拐弯抹角提醒了,就是怕世子输了下不来台,没想到世子竟然真的还准备和他们较量一番。
众多秦国学子也是一脸震撼,世子来了国子监已经快三年,从未替秦国学子争取过,所以秦国学子从来都是最后吃饭的,今日怎么一反常态了。
而且,世子的文采水平又有谁人不知,上次功课考评也才勉强进入“乙等”而已,如何能与其他三位世子竞争。
当然,他们根本不在乎世子的文道水平如何。
因为在秦人看来,所谓文士谋士都只是辅助秦王以及未来秦王治理国家的,秦王自己要具备的是强壮的体魄、统军的能力以及征战天下的决心。
“赢辰安?”
楚国世子李知衍最先看到赢辰安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只是感觉他今日似乎有些特殊,所以皱眉轻声念了一句,顿时引得他人纷纷侧目。
楚国、齐国与赵国贵胄子弟见到是秦国世子,皆是面露不屑之色。
秦国世子什么水平,整个圣州谁人不知,也就比乡野村夫多读了几本书而已,如何能够与自家世子较量。
“赢辰安,你怎么好意思来参加?”
齐国世子姜景行见到赢辰安同样目光一怔,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
赢辰安竟然来和他们比试文道?
“你能来,我就不能来吗?”
赢辰安双手背负,自信地说道。
“我只是怕你输得太惨,堂堂秦国世子排在了最后。”
齐国世子姜景行冷笑一声,似乎根本没把赢辰安放在眼里。
赵国世子赵昱倒是目光闪烁,一句话也没多说,只是冷冷地看着。
此人与赢辰安同岁,但从小是在赵国军营长大,练了一身不弱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