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文摇了摇头:“明日涨二十文!”
陈德玉一愣:“涨的这么快不会出问题吧?”
陈德文轻笑道:“怕什么,限价令是他们废除的,粮食涨价也是大势所趋,怪得了谁?”
“对了,几家粮店里的存粮应该也不多了吧?”
陈德玉答道:“是不多了,前阵子大水,有不少粮食都被水泡,已经发霉了。”
“这些掌柜里有人亏了不少银子。”
“那这回我就让他们把亏得银子都赚回来!”陈德文眼中精芒毕露。
“派人去襄州,那里的粮食多,让人先……先弄两万石回来。”
“低价买高价卖,每卖一石粮食,咱们就能赚半石的钱!”
陈德玉听后兴奋无比。
“好!我这就派人去襄州!”
“正好这两天姓杨的派人清理河道,粮船到时候可以直接开进清溪!能省不少事!”
……
襄州城。
城内的粮商们在消息上面一直都是互通有无,他们相信一个人只能赚小钱,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赚到大钱。
就像前几天把粮食高价卖给姓杨的安抚使一样。
那一单生意,他们都吃的很饱。
就是郑文达不让他们卖多,不然他们都想要,把自家粮仓里的几万石粮食全都卖出去。
不过世事难料,没想到眼下居然还有一个赚钱的大机会。
听渝州城来的人说,渝州的粮价已经快要飙升到三百文一斗了!
这价钱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要知道他们从地主手中收粮,也才二三十文一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若是拉到渝州城,那简直是十倍的利润!
如此高昂的回报瞬间就让这些粮商们一个个红了眼。
私下里直接派人往粮船上装粮,表面上一众粮商又去找了襄州商会的会长。
毕竟大家都是在一起做生意的,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襄州商会的会长叫郑文举,是县令郑文达的弟弟。
这些粮商可都生活在郑文达的治下,不看僧面看佛面也要多客气一下。
索性郑文达兄弟俩早就准备好了粮食,准备去渝州城大赚一笔。
当得知渝州城的粮价快要飙升到三百文一斗,更是兴奋万分。
连忙组织人手,将储存的粮食全都装船,顺着水路运往渝州城。
……
三日后。
杨晨站在清溪边上,看着水流平缓的河水,和岸边新修的码头和粮仓,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一旁的于国昌则是愁眉苦脸。
“杨大人,咱们的粮食所剩无几了啊!”
“城外灾民们三天吃了四千石,城内倒是没有那么多,但三天也吃了将近一千五百石。”
“咱们现在的粮食,也就够五六天的了!”
“要是再没有粮食进来,真的会出大问题的!”
杨晨笑着安慰道:“别急,粮食肯定会来的。”
“对了,我不是让你找一些百姓,让他们去各家粮店排队买粮,你都安排了么?”
于国昌答道:“都安排了,可这花费不小啊!现在这些粮店里的粮食,都卖到三百文一斗了!”
杨晨道:“都会回本的,别着急。”
“这也是个障眼法,等他们把粮食运来了,咱们就不用再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