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磕了个头,恭恭敬敬的接过那首诗,当时就动起了脑筋,揣测李桓的心思。
梨花和海棠都是春天的花,也有人们将两种果树混着种,花开的时候一白一红非常的好看,但是很明显,李桓说的绝对不是风景,那重点就只剩下了一个压字。
再看西风昨夜碎银霜,好像说的也是同一件事情,梨花压了海棠,西风又碎了银霜,孙静就有点明白了,搞不好李桓在说他的家事。
近几日,江南道的大商人杨延平托人来说媒,说想把自家的女儿嫁给他做小妾。
孙静也乐见其成,非常清楚杨延平是想借这种方式和他联姻,以此取得特权。对于这种主动送上门来的供奉,不要白不要。
只是没有想到,皇上竟然会知道这件事情。
孙静继续看后两句,后两句说的是梨花和海棠都被残雪折损,但是这是表面上的意思,背后肯定还有其他的意思。
仔细看了几遍,孙静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这是李桓在警告他,不要最后搞到残枝断香。
琢磨明白诗的意思,孙静也就知道了李桓的意思,很有可能李桓是让他退掉这门亲事。
尽管孙静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在哪,但还是打定了主意,等到回了家,就马上给杨延平写一封信,退掉这门亲事。
李桓没去理会孙静在想什么,写完诗以后就直接看向了李牧。
“李部长。”
“皇上,微臣在!”经过上次的教训,李牧已经低头,但还是有些不服气,和孙静一样打算找借口哭穷,但是看到前面两个人都已经被李桓敲打,也就马上乖乖低了头。
“皇上,微臣家里没有良田,不过还有几家卖布匹的布行,只是布行生意惨淡,一年下来也赚不了20万白银,微臣愿意将这几家布行全都献给皇上!”
李牧说完,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
看到这个老狐狸还是想耍赖,李桓又笑嘻嘻地提点道:“上次李部长的大儿子贪赃枉法,让我斩了,不知道李部长的三儿子最近在干什么?”
听到这句话,李牧一下就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他万万没有想到李桓对他家人的行踪,这么了如指掌。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李牧的三儿子跑到扬州去潇洒,前前后后花了五六十万,李桓能知道这件事情,说明他派人跟踪了。
李牧哪里知道,李桓并没有派人跟踪,而是在李牧的府外溜达了几圈,用读心术听到了他对三儿子的责骂。
“皇上,微臣想起来了,微臣家里在城东也有一些良田,这就马上变卖,无论如何,都要捐献30万两白银!”
李牧非常聪明,马上就对李桓低头,而且捐献的银两比其他人都多。
这下李桓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话里有话的说道:“上次我斩李部长的大儿子,也是无奈之举,他触犯了国法,不斩他一个,就会损害国法。”
说到这里,李桓话锋一转又说道:“只是可怜,李部长的大儿媳得独守空房,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成双成对。”
李牧听了,微微一愣,琢磨起李桓的这句话,但是他却想到了别的地方。
觉得李桓有可能是在威胁他,如果不多捐献一些银两,就把黄美娘也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