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朱元璋一行人走远,皇觉寺的大门“砰”地一声关上,蒋瓛麻利地贴上封条,手脚快得像个贴春联的老手。
不准任何人出入,这寺庙算是彻底成了个大囚笼,里头的和尚们估计得瑟瑟发抖好一阵子了。
回宫后,天色渐暗,朱元璋坐在炉子前,盯着跳动的火苗发呆。
他的腿因为常年作战怕冷得要命,宋和贴心地拿了条厚毯子盖在他膝头,动作轻柔得像伺候个老太爷。
朱元璋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哎~咱那个孙子啊,哪都好,就是太稳了。”
那声音低沉,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跟炉子里的火苗诉苦。
宋和站在一旁,笑眯眯地接话:“老奴觉得三皇孙殿下的性格挺可喜的,毕竟朝廷大事,哪一件不需要深思熟虑呢?想得全面一点,出错的可能性便小。”
他这话说得圆滑,像个老油条,偏偏又带着几分真诚,让人挑不出毛病。
朱元璋斜了他一眼,哼道:“你倒是会说啊。”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眼神却飘向远处,像是在琢磨什么。
宋和见状,又小心翼翼地补了一句:“老奴有一次和马三宝聊天时,他给老奴讲了一番,说殿下做决定之前最喜欢将事情调查得全面!好像叫什么大数据什么分析来着。”
他挠了挠头,像是记不清那词儿,模样有点儿滑稽。
“调查得越全,做出的分析便越准确。这次殿下的二五减租诏令人耳目一新。”宋和继续说,语气里满是佩服:“可马三宝说他最开始并不是想的这个,而是另一种更加恢弘的政策!只是在调查完大明的户口之后心思才发生了转变。”
这话一出,朱元璋“腾”地坐直了身子,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惊诧道:“另一种恢弘的政策?什么?”
宋和连忙摆手,苦笑道:“老奴不知,马三宝并没有说!但马三宝说了时间。”
朱元璋急了,追问道:“什么时间?”
宋和慢悠悠地回:“殿下预估,二十年之后这个政策便可推行了!”
二十年?朱元璋默默在心里删去了五年,十五年……他掐指一算,脸都绿了。
他肯定活不到那会儿了!这心里顿时像被猫抓了似的,痒得要命,到底是什么政策呢?
这小子藏得也太深了吧!还有,他打算怎么让巡抚们同时行动?
这孩子,秘密未免太多了一些!他越想越气,手指敲着桌子,发出“咚咚”的响声,像是在跟自己较劲。
另一头,朱允熥溜达到了刑部,杨靖这老家伙一见他,立马屁颠屁颠地跑出来迎接:“殿下!”
那模样,像是见着了财神爷,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朱允熥摆了摆手,直截了当道:“皇爷爷有旨,令你用素描法将刑部所有在逃犯人的画像画下,造成《周知录》一书,要用最短的时间办好这件事。”
他这话说得干脆,像是下了死命令。
“最短的时间?”杨靖一听,脑子飞快地转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