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朱允熥点点头,从口袋里又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图,摊开一看,嘿,是一张天下水利图!
他笑得跟个老狐狸似的,嘴角一咧:“这是蒯祥给我的,是他爹画的,虽然大体上有点小出入,可凑合着也能用。”
他这话一出,朱允炆脸都绿了,心想:好家伙,营造大家的儿子都给你当小弟了,这还怎么玩儿?
他咬着牙,恨不得冲过去抢过那张图撕了。
“至于二哥说的,”朱允熥瞅了眼朱允炆,语气淡定得像是聊天气,慢悠悠地说,“我当然知道张秋到永定河那段运河决堤了,可这只是表面现象。要是光把那儿挖通,那就是个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他顿了顿,眼神一亮,像点燃了灯泡,“所以我觉得得稳重一点,查了王景治水和郦道元的《水经注》后,才发现运河淤堵的根儿在——黄河!”
这话一出,屋子里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连呼吸声都停了。
朱元璋头皮一麻,感觉这格局蹭地一下就上天了,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
朱允炆更是听傻了眼,脑子里嗡嗡响,像被雷劈了:不是说运河吗?咋整到黄河去了?这小子是想翻天啊?
他张着嘴,半天没合上,像只被噎住的鸭子。
朱允熥不紧不慢地接着说:“运河的水是黄河喂的,上游水土流失,泥沙堆得河床跟山似的,运河也跟着遭殃。所以,治运河的关键在治黄河!”
他这话说得铿锵有力,像是在给朱允炆上课,手还比划了一下,像个教书先生,“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金军掘开黄河大堤淹了开封,黄河改道后几百年都没消停过。有人说拓宽河道就行,可我和蒯祥研究后,偏偏觉得反着来才妙——用水泥把河道缩窄,水流一快,泥沙自然就被冲走了。这就叫束水攻沙!”
他越说越兴奋,眼里冒着光,像个发现了新玩具的孩子。
朱元璋愣住了,手里的石头差点没掉地上,脑子嗡嗡响。
本来就是个治运河的小考题,这小子硬是玩出了花儿,格局大得能装下整个大明朝!“束水攻沙?”
他喃喃自语,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朱允熥,像在看个怪物,嘴角抽了抽,像是在憋笑。
蒯祥摸摸脑袋,笑得有点腼腆,像个不好意思的小学生:“这招是殿下想出来的,我就是跟着讨论了两句。”
那语气,像是怕抢了风头,可那小眼神,分明是得意得很,像在说:“我也有份啊!”
秦达一听,立马拍马屁,声音洪亮得像是敲锣:“陛下,此策绝妙,可行得很!”
他这话喊得中气十足,像是恨不得当场给朱允熥颁个“最佳创意奖”,眼睛还瞪了瞪,像在催朱元璋赶紧表态。
朱元璋随口问:“你是不是已经试过了?”语气随意,像在问今天吃啥,可眼里却闪着好奇的光。
蒯祥忙不迭地点头,像是抢答题似的:“之前新安江决堤,微臣愁得头发都白了,三皇孙殿下提了束水攻沙,我试了后,新安江再也没出过事儿!这法子可是治水的大杀器,够当万世参照的!”
他越说越兴奋,差点没跳起来,手舞足蹈得像个说书的。
黄子澄却不服气,皱着眉反驳:“有那么神吗?黄河水流本来就大,再缩窄河道,万一决堤怎么办?那可是苍生的浩劫!”
他这话说得义正词严,像个忧国忧民的老夫子,可那眼神,分明是想找茬,嘴角还撇了撇,像在说:“我就不信!”
朱允熥点点头,淡定得跟个老和尚似的,慢悠悠地说:“我也想到了这茬,所以没急着跟皇爷爷说。等水泥弄出来,对付黄河的把握就大了!”
他顿了顿,笑眯眯地补了一句:“水泥毕竟不结实,我还知道个东西叫钢筋混凝土,那玩意儿可厉害,能扛几千尺高的重量!我打算把这弄出来再说。”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可那语气,像是在聊街边的小玩意儿。
朱元璋:……
这小子,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他瞪着朱允熥,差点没问一句:“你是不是穿越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