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好似在开展一次教学示范,两马交锋之际,晃动的矛尖刁钻刺出,锋刃直指张顗左肩。
为何不去刺咽喉?
张顗身着两当铠,咽喉处另有盆领护颈,以赵林手中的小兵长矛,怕是无法刺穿。
而两当铠的双肩腋窝之处,乃是胸甲与披膊的间隙,若是角度刁钻,便能使锋刃直刺人体。
张顗见长矛刺来,大刀不及格挡,扭动身体,匆忙躲避。
然而正如前文所言,注意力已被矛尖迷惑,仓促之间如何能躲?
矛尖从胸甲与披膊之间直刺而入,稍显钝滞的锋刃难以透甲,却能轻易刺入人体。
赵林一击建功,借助两马对冲之力,一矛将张顗刺于马下。
左手紧勒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双蹄腾空之间,长矛已然架在张顗肩膀之上,胜负已分。
张顗右手捂肩,仰头闭目,只道今日死于小儿之手矣。
却不想,赵林睥睨之间,余光看到不远处的糜夫人不为他战胜而喜,反而满面忧色。
隐蔽的看了一眼曹军阵中有几人怒目而视,赵林心中已有计较。
“张顗将军武艺高强,今日败于某之手,乃轻敌所致矣。
若是将军全力以赴,胜负犹未可知,此战乃林侥幸取胜。
将军且回阵中,来日沙场相争,你我再决生死。”
张顗闻言,双目闪过三分感激,七分羞愧,缓缓站起身,抱拳言道:
“谢小将军不斩,来日再决高下!”
言罢,爬上坐骑回阵,又低头抱拳对文聘言道:
“末将出战不利,请将军责罚。”
文聘温言相劝,并不斥责,却低声对左右道:
“那赵柏轩虽年少,却武艺不凡,尔等出战莫要抢攻,以消耗其体力为要,年少勇猛,力不持久,待其力竭,便可擒之。”
众人低声应诺,文聘亲点一员战将出战。
那人乃是曹洪麾下将领,唤作晏明,临时调派给文聘为副将,实则乃行监军之事,是昨夜文聘放跑刘备之后,曹洪推荐前来为监视文聘之用。
但此人弓马娴熟,善使一杆奇门兵器,名为三尖两刃刀,又名三尖刀,攻击方式多样,兼顾大刀与长枪优点,能在招式运转之间快速切换劈砍与刺击,端的难防。
晏明得令,催马出阵,大喝道:
“我乃厉锋将军、国明亭侯麾下,晏明是也,小将军非我敌手,何不早降。”
晏明这是玩了个心眼,言语挑衅,以为赵林少年自傲,愤怒之下报复心切,更不能省力。
赵林看惯了《三国演义》,只当这是阵前单挑时的潜规则,寻常放狠话阶段,并无理会。
只是晏明这个名号,他却记得清楚,心中念叨:
“云叔三合斩你,我得云叔七八分真传,十招内必斩你于马下。”
抬起长矛直指晏明,大喝道:“休要搬弄口舌,且来试某长矛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