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精心设计的弹簧,行走甚至是骑乘时都比以往自由得多。
“洛阳传来了太史局的意见,说初九乃吉日良辰,因此宗亲官奏请皇上定于该日为本王迎娶良娣。他们已正式呈上了奏章表示祝贺之意。”
“初九啊……”
放下手中的茶碗,李承乾疑惑问道:“为何会如此急促?”
“骊山遭遇意外已是三个月前的事情;紧接着是四月泽州瘟疫爆发;到了五月又有异常天象发生导致封禅大典不得不暂停举办;六月份正好轮到我结婚作为一桩喜庆之事。”顿了顿,李茂补充解释说。
“那么接下来三个月里连续举办三次婚礼——我的、还有文成公主以及高阳和城阳公主们的婚事——足以让整个国家都沉浸在喜悦氛围当中。”听罢这话,李承乾也只能苦笑一番。
“还有一件事须禀报给殿下知道:赵国公已代表吴王向陛下提出了请求,准备开始编撰新版本《后汉书》。”
说到此处,李茂的脸色变得十分严肃。
李承乾惊讶地抬起头来问道:“那岂不是意味着《括地志》工程会被耽误下去?老三难道不考虑事情轻重缓急吗?”
“也许对于吴王来说,《后汉书》更为关键吧。”
李茂的眼底闪过一抹欣慰之色。
如今朝廷正致力于筹划对高句丽用兵之事,《括地志》虽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地理类项目,实际却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果此时改写其他文献,则必然会使前者进度受到影响,而这无疑会让皇帝相当不悦。
看来这个老三当真是记吃不记打啊!
……
六月初九这日。
李承乾亲自出城迎接。
高头大马之下,赫然是他的亲娘舅长孙无忌回来了!
想来也是,除了他,还有谁能让太子出门相迎呢?
稍作停留后,李承乾快步跟随其侧。
“今日往郑府迎亲,是由何人代劳?”
长孙无忌似乎是不经意间的询问。
“是由滕王与赵王前往,不过鉴于二王尚幼,由长史陪同以及两位表兄弟协助完成此事。”
李承乾略作鞠躬答道。
这里所说的表兄弟即指长孙祥和独孤庆历二人。
此时,长孙无忌转头看向秦宸,后者郑重行礼。随后前者赞许地点了点头,并表示:“太子詹事处理得当,陛下对此感到满意。”
面对肯定,秦宸深躬答谢。
所有人都明白,此次长孙无忌回长安实为代天子而行。
由于当前正值泽州瘟疫关键时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波及无数百姓,仅因太子纳良娣一事便足以彰显圣上对其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