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却是李世民之前从未预料过的局面。
“即使郑仁泰离开左卫,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依旧存在,无法全部撤换掉吧。”
房玄龄提出了反对意见,但他没有明说当年八百兵马助皇帝成就大业的故事,担心同样情况发生在太子身上。
“那就把这些人都调离左卫,有什么问题?”长孙无忌立即反驳道。
这番对话让房玄龄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何对方如此坚定支持太子一方。
“好了。”
李世民急忙拦住了他们二人。
这种话题只会越聊越远。
扯皮多了,就没意思了。
他望向高士廉,询问道:“舅舅,你怎么看?”
高士廉先看了眼房玄龄:“想起当年皇后娘娘替陛下遍寻贤妻之举,如今太子妃也是为了开枝散叶,实属难得。”
这句话可就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了。
为什么?
太子妃仅仅只是个太子妃而已!
跟皇后比?
想说明什么呢?
“不错,家门得贤妻,则门户常兴。”
然而李世民却点了点头。
“太子妃不仅聪慧还能够约束太子,将来未必不能引导天下女子。既然她难得请求一次,朕何乐而不为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房玄龄欲言又止。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停下,王德从一侧走来呈上一本奏折。
打开一看,房玄龄的脸色瞬间难看起来:“陛下……”
“己酉日,太微星象有异,”李世民感叹道:“这是前两天送来的报告,新任太史令薛颐上书建议‘不可封禅泰山’。”
众大臣听闻,纷纷拜倒不起,只有褚遂良继续记录着这一切。
“天象变动加之泽州疫情爆发,在这种情况下拒绝太子妃所请,必将引起众人对太子产生怨恨。”帝王的话语令群臣神色骤变,
尤其是房玄龄,更是惊恐万分。
尽管这些年里隐晦地表露过废太子之意图,但绝非此时此刻。
而且自从去年以来,太子表现出许多积极转变,甚至反制了一些针对东宫的举措,甚至连吴王府也因此受挫。
此时如若显露出罢黜太子的态度,反而会使事情变得复杂。
“好吧,就准许太子纳郑氏女为太子良娣,但是太子嫔之位则不宜轻赐。”帝王最后做出决定,也让房玄龄稍微松了口气。
“另外”,他又补充道:“晋升左卫中郎将郑仁泰为左金吾卫将军,如此处置。”
“遵命!”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相视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宽慰。
从左卫中郎将升至左金吾卫将军,名义上升官晋爵,实际上却是将此人置于眼皮底下严密监视之中,彻底架空其权力。
太子良娣之父,参与表面工作可以理解,至于插手实际政务,就变得困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