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手持笏板低首站立。
“圣上驾到!”
随着内侍省典仪在太极殿门口大声通报,所有大臣齐齐躬身致礼。
李世民身着明黄衮龙袍,头戴白玉十二旒冠,神色淡然自若,在文武官员间从容走过。他略扫了眼李承乾后缓步上至御阶,转身稳坐于龙椅之上。
接着,内侍省典仪上前并宣布:“圣上驾临,请各位大臣行礼。”
随即,众臣一齐持笏敬拜,随后双膝下跪,笏板平放前方,双手伏地叩首说:“臣等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岁无忧。”
李承乾则仅是恭敬地深深弯腰,其后的李恪已经俯身礼拜。
在这大殿内众多大臣之中,唯独李承乾未完全跪拜,因为此前皇帝特许他免去这等大礼。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微抬手,典仪立刻传达旨意:“起!”
“谢陛下恩赐。”群臣再次叩首后拿回笏板站起身来。
此时所有大臣皆低首静待。
见此情景,内侍省典仪遵照指令发言:“早朝开始,有要事者奏,无者退班。”
闻言,李承乾握紧手中玉笏片刻,但很快恢复镇定,郑重作揖之后缓缓步下阶梯。
站在群臣中间,李承乾从衣袖中取出紫色奏章举起过顶,然后对着御阶深鞠一躬:“儿臣奏禀父皇,有些事情想要陈奏。”
全场顿时陷入肃穆寂静。
根据惯例,今日早朝上奏之人及内容事先均已安排妥当。
事实上,今天早上李承乾提前到达承天门与长孙无忌等人商议此事时便已确定由他率先启奏。
听闻请求,旁边的王德即刻自御阶下走到李承乾面前接过奏折再返回上方递予皇帝。
皇帝接过文书翻阅,并说道:“有何事,直接言明便是。”
“遵命!”
李承乾双手捧笏躬身答道:“儿臣听闻古往今来,曾有七十余位帝王封泰山祭梁父,此举既彰显了天命难以测度之奥秘,又体现了以德治国之道.....
儿臣斗胆恳请父皇登泰山主持封禅仪式,如此一来,不仅可使一代服饰典章得以流传记载,更能让四夷之民开悟,
进而普天之下皆感荣幸,如同重生一般欢腾庆祝......”
说完,李承乾再次深深一拜。
此刻,在场所有人神色均十分庄重,即便是李恪与房玄龄也不例外。
太子申请封禅的消息早已不是秘密,但具体何时提出则是关键。
尤其是对房玄龄而言,之前东宫准备递交这份提案的时间之短让他深刻感受到太子的能力非同小可。
更重要的是,一旦此次太子成功提议封禅之事,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关于东宫的各种非议都将暂时停止。
否则若仍有负面消息传出,将直接牵连影响到皇帝计划中的封禅大典。
李世民弯下腰看着李承乾,叹气道:"承乾啊,封禅的事先缓缓。你刚回来,朕怕你经不起泰山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