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铜钢弹壳?"老陈颤抖着声音重复道,"你说……钢壳表面镀铜?这……这怎么可能实现?"
李明远向前一步,手指轻点图纸:"陈老师,传统观念认为钢壳会卡膛,但只要表面镀上薄薄一层铜,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可以节省90%以上的铜材,而且强度比纯铜弹壳更高。"
老陈的嘴唇开始发抖,他转向秃顶老者:"老李,你是材料专家,这……这可能实现吗?"
被称作老李的秃顶专家深吸一口气:"理论上……可行。但工艺要求极高,我们……做得到吗?"
李明远微笑着又拿出一张图纸:"这是配套的工艺流程图,考虑到我国现有技术条件,全部采用可实现的工艺参数。"
秃顶老李接过图纸,仔细看了一分钟,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妙!实在是妙!小伙子,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些我们研究几年都未必想得出来!"
实验室里的气氛彻底变了,之前的敌意和质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兴趣和惊叹。
一个没说过话的老者走上前,他看起来年纪最大,鬓角全白,背微微驼着,但眼神锐利如鹰:"小李同志,我是周明,负责最终评审。能否请你详细讲解一下这套……你管它叫什么来着?"
"56式武器系统。"李明远答道。
周老眼睛一亮:"不错!来,详细讲讲这套系统。"
李明远走到图纸前,指着核心部分:"56式武器系统的核心是这支自动步枪,使用7.62×39mm中间威力弹,有效射程300-400米。它采用气动式自动机构,30发弹匣,可靠性极高,最关键的是适合大规模生产。"
眼镜男忍不住插嘴:"这个口径选得太妙了!介于步枪弹和手枪弹之间,兼顾了威力和控制性,战场射程足够了。"
"正是。"李明远继续解说,"而且从这个基本型号出发,稍加改动就能衍生出整套武器家族 - 加短枪管变冲锋枪,加长枪管变狙击步枪,改双脚架和重枪管变轻机枪,零件互通率超过60%。"
"天才!"山羊胡感叹道,"这样后勤压力直接减轻一半以上!"
老陈这时也缓过神来,他的态度明显软化:"小李啊,这设计理念确实超前,但有几个细节我还是有疑问。比如这个抛壳机构,高寒地区会不会卡壳?"
李明远不慌不忙:"陈老师眼光真毒辣,这确实是设计中的一个难点。我的解决方案是加大抛壳窗,同时在机匣内部镀铬处理,防止结冰。"
老陈嘴巴微张,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得点点头:"考虑得很周全……"
周老捋了捋胡子,目光在图纸和李明远之间来回移动:"小李同志,坦率地说,我在军工行业几十年,从没见过如此全面而又细致的设计。你是怎么做到的?"
实验室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等待答案。
李明远不慌不忙:"我在毛熊学习期间,接触了不少军工资料,同时也研究了世界上主流武器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武器最适合我国国情?"
李明远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我们资源有限,工业基础薄弱,但人力资源丰富。我们需要的不是最先进的武器,而是最适合我们的武器 - 制造简单,维护容易,可靠耐用,大量生产。这套56式系统,就是基于这一理念设计的。"
这番话仿佛有魔力,实验室里的专家们眼中纷纷闪烁起异样的光芒。
多年来,他们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口号所束缚,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国情考量。
山羊胡长叹一声:"说得太对了!我们一直在模仿别人,却没想过走自己的路。"
眼镜男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这才是真正的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一直沉默的赵志远这时开口了:"各位,我想我们找到了方向。李明远同志的设计,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老陈沉思片刻,终于点头:"这小伙子确实有两下子,我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