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第187章 藏于中宫,幕后称制

第187章 藏于中宫,幕后称制(1 / 2)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蛊真人我的极品老婆赘婿神皇温柔潮汐[先婚后爱]轮回乐园仙逆九皇子:开局推到女皇妃杨洛苏轻眉诡秘之主我哭了,我装的[电竞]

因为赵时默刺杀这件事,弘治皇帝对外臣的信任程度降低到冰点。

明面上是如此,但实际如何,外人没人知晓。

弘治皇帝不在朝会也有迹可循,一切看似都顺理成章。

弘治十二年整个九月期间,弘治皇帝没有上朝,取消经筵,一切大小事,弘治皇帝都没有再出面,一心藏在中宫不露面,除非是重要的人事调迁、兵备边防、户部钱财等大事,弘治皇帝才会召内阁六部的部院级别高官入暖阁相商。

外廷再也没有低级官吏能轻易见着弘治皇帝的真容,就连内阁六部能见皇帝的次数都越来越少。

国家大事全部交给了内阁和司礼监,虽然弘治皇帝没有露面,但司礼监就是他的代理人,一切朝政奏疏,弘治皇帝依旧会私下观览。

同时弘治皇帝又调整了三名太监进入司礼监,分别是他的近侍怀恩为司礼监掌印,御马监太监王宝为司礼监秉笔、内宫监太监陈宽为司礼监秉笔。

同时调梁敏为御马监掌印,不再任东厂提督,东厂提督交给内宫监太监王芳。

三名司礼监太监虽然能力一般,但都对弘治皇帝忠心,只是可惜,弘治皇帝一直找不到可用的人才来替他执掌司礼监。

怀恩虽然伺候他很久,但执政能力一般,不过好在怀恩能察言观色,知晓弘治皇帝的一些暗示和用意,这对弘治皇帝来说也足够了。

到弘治十二年十月,弘治皇帝便不再让杨廷和执教东宫,调杨廷和进入礼部,成为礼部左郎中。

同时他又宣布一项任命,以自己受到惊吓为由,不宜过度处理朝政,暂使皇太子朱厚照监国。

一道道任命调令全部发下去后,整个大明发生翻天地覆的改变,直到这一刻,弘治皇帝才图穷匕见。

李东阳和朱厚炜同时震惊于弘治皇帝的手段。

赵时默刺杀弘治皇帝不是为了对付洪钟,对付都察院右都御史只是他顺手的事。

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退于幕后,将朱厚照推向前台,让朱厚照直接代替他执政!

只有赵时默刺杀他,他才能表现出一副不信任文官的样子,才能不去上朝揽政,道理很简单,谁知道会不会还有人要刺杀他?

或许外面的人会认为弘治皇帝胆小甚微,可一个敢直接对内阁六部动刀的皇帝,会因为一场刺杀就再也不敢去上朝了吗?

显然不是,弘治皇帝这就是在给朱厚照铺路,直接推朱厚照上前台,将国家交给朱厚照,提前让朱厚照执政,他在幕后指导!

谁也不知道弘治皇帝是什么时候起了这么一层心思,但现实就是如此。

朱厚照年幼,今年不过十岁,还没玩够,陡然就被推向前台,不免让他有些紧张,苦苦哀求弘治皇帝,但无济于事。

弘治皇帝对朱厚照道:“儿呀,父皇累了,要歇一歇了,你替朕掌着国家。”

“不要怕,父皇又不是驾崩了,这不还在吗?有父皇给你撑腰,你怕什么?”

朱厚照虽然不情愿,但看到父皇每日之疲惫,还要被文官们刺杀,暂时退下来也情有可原,他是大明的皇太子更是弘治皇帝的嫡长子,理应替弘治皇帝分忧。

于是朱厚照只能含泪的答应,只是多少对即将到来的未来有些迷茫和惶恐就是了。

外面的文官铺天盖地的上奏司礼监,皇上年轻力盛,应当多视朝政,请皇上休养好后,立刻执政。

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在逼迫弘治皇帝,毕竟皇上有正当的理由,受到了赵时默过度的惊吓,怎能不休养一段时间?

只是这段时间究竟多久,没有人能够知晓了。

自弘治十二年十月开始,皇太子正式开始监国执政,国家大小事务皆由司礼监提交给朱厚照,让朱厚照亲自处理。

从十月到十二月期间,弘治皇帝并没假手朱厚照处理的一切奏疏,所有事都暂时交给朱厚照,他自己则在坤宁宫修养身心。

同时也在这一年,王守仁升任兵部主事,唐寅被王越破格提拔为西北军政主簿,虽未经吏部造册,但在西北也算是有实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我执天下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朕,木匠皇帝?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