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渠码头是京师支流名称,并非说通济渠是过京,整个京杭运河贯通南北,全长一千多公里,农业灌溉、生活水源、交通运输都在其中。
作为古代两项交通运输的方式,漕运无疑是省时省力的最佳运输方式,从南到北,万舸争流。
才抵达通济渠码头,就能看到这里人满为患,各色力工扛着麻袋包从船只上下来回,江南的丝绸、茶叶、鱼虾、木柴、石块、香料等全部都从这里卸货入京,形成一条完备的产业链。
朱厚炜来了一处茶铺子喝茶,只不过他小小年纪,自然也就不喝茶,讨一份白水和一些果腹的糕点坐在这里歇脚。
这里的糕点就不同于正阳大街那般精致,给力气活的汉子们贩卖的糕点自然以果腹为主,口感就不讲究那么多。
茶铺子随处都是人,尽管大冬天,但依旧能闻到汗水和脚臭交织的味道,颇是难闻。
朱厚炜询问一名河工一日之收入,这些河工是根据卸货数量的多少来领取工钱,每卸下一个一石包,才能得一文钱。
一名河工一天平均下来可以卸二十石,得二十文钱,一个月六百文,虽然不多,但勉强够养活一家老小。
一石按一百二十斤换算,他们平均每天要扛两千斤的货物,说一句苦力活丝毫不为过,即便如此还有很多人抢不到活计。
从出宫那一刻开始,朱厚炜就一直作为一名旁观者去观察京师百态,并没有指手画脚,也没有要求杨廷和利用职务之便去改变什么,他还没这个能力。
漕运码头鱼龙混杂,这话杨廷和说的不假,自抵达这里,已经看到好几名帮派起冲突闹事。
朱厚照气咻咻的道:“老师,他们成天这样打架斗殴,官府为啥不来管?”
杨廷和饶有深意的道:“大公子,管一个人简单,管一群人难。”
“分出个高低出来,官府只要管那一个人就行了。”
杨廷和的智慧从来都不低,这一番话说的鞭辟入里令人入木三分。
如果官府强加出来管理,只会火上浇油,让这些帮派谁也不服谁,而且就算按住了一时,后续呢?
官府还需要每日每天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管理这些帮派,那不如让他们分出个高低,最终让一方势力将这里统一,官府只要统筹去管理这一方帮派就行。
朱厚炜暗暗点头,这些帮派看起来各个威风八面,说到底也不过只是朝廷官府利用的一颗棋子罢了。
从漕运码头离开后,已经日落西斜,杨廷和不免长舒一口气,今天一天好在快要结束了,杨廷和前所未有的累。
“太子殿下,蔚王殿下,日落了,微臣斗胆请两位殿下回宫。”
朱厚炜微笑道:“杨先生,一天还没过完呢,还有晚上呢。”
朱厚照激动的道:“就是呀!晚上才热闹呢。”
杨廷和:“……”
“那就去集市吃个晚饭就回宫吧?”
朱厚炜道:“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