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景象,与蛮族铁蹄下或是大商其他州府兵匪不分的乱象,简直是天壤之别。
探子头领化名为“陈五”,混在一支约有三十人的流民队伍中。
他佝偻着背,用破布半遮着脸,眼神却如同鹰隼般,将所见一切细节牢牢记下。
他暗中与另一名化名“狗蛋”的探子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这白云山,绝非寻常避难之所。
其组织之严密,纪律之严明,远超他们此前遇到的任何一股势力,甚至不亚于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于是经过两日跋涉和小心翼翼的打探,他们终于跟着人流,抵达了那座被称为“白云驿站”的地方。
第一眼望去,这驿站似乎并无太多特殊之处。
它依山而建,外围是用粗木和石块垒起的简易围墙,门口有守卫核查身份,院内搭着许多帐篷,也有几排新建成的简陋屋舍,炊烟袅袅,人声鼎沸,看上去就像一个规模颇大,管理尚可的流民收容点。
流民队伍被引导至一处,这里设有关卡,数名身着同样制式服装,但臂上缠着不同颜色布条的人正在忙碌。
他们并非军人,看似文吏,却同样有条不紊。
流民们被要求在此登记造册,询问来历,特长,以及身体状况。
“都排好队!一个个来!别挤!登记完的,会根据情况分配临时安置点!”
“有手艺的,身体强健的,往后有机会参与建设,赚取工分!”
一个看似头目的文吏站在一块大石上,声音洪亮地喊着话,语气虽严厉,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秩序感。
陈五混在队伍里,低着头,用早已编造好的说辞应对盘问,“衡州逃难来的农户,家人都死在蛮人刀下,只剩他一个,略通些木匠活。
登记的文吏抬头看了陈五一眼,目光在那双粗糙的手上停留了一瞬,开始低头记录。
片刻后递给他一块粗糙的木牌,上面刻着一个数字和“丁字营”三个字。
陈五拿到了牌子后,继续往前走,很快到达了一处流民聚集的地方,这里的流民都是做过了登记,同样拿到木牌的人。
在这里流民达到一定数量后,一个管事模样的人站了出来。
“拿好牌子,跟着前面的人走,去丁字营区。”
“会有人给你们安排住处和活计。记住这里的规矩,不许偷奸耍滑,不许争斗抢掠,违者重罚!”
“但只要你老实干活,就有饭吃,有地方住,病了的也有药医。”
陈五跟着一众流民一起连声道谢,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心中却更是凛然。
这白云山竟已将流民管理到如此细致的地步,分营编号,分工派活,甚至还有医疗保障?
这哪里是乱世中的避难所,简直像是在经营一个……小小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