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沈明枝听到楼上的争吵,无奈地摇头。
王嫂将煮好的绿豆汤端出来,轻声说,“小时候他们也这么吵,音音经常吵不过就哭,那时候可热闹了,最后他和少安都去当兵了,屋里冷冷清清的,她又开始想念哥哥们了,还说以后再也不跟他们吵了。”
沈明枝轻轻点头,蒋家很有家庭气息。
现代那些家庭的孩子少,而且家家户户都很安静,有人也跟没人一样,很少见到这种争吵的场面了。
在这个时代,却是常态。
快晚饭的时候,蒋国富回来了。
他一回来,就在饭桌上跟江卿和蒋少琛,以及沈明枝说,“枝枝是真的有先见之明,我找设计院的工程师,他们说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就有了风声,说是改革是从那些偏远村庄开始的,那些地方穷,支书没法子,大家都要吃不起饭了,提高经济和产能是势在必行的。”
蒋音音不懂,一脸懵逼地看向沈明枝。
“那证件办好了么?”蒋少琛问他。
“办了,让加急了,设计院有个很有抱负的工程师愿意随你一起,以后你遇到困难,就只能靠自己和他了,还有枝枝,爸爸以后能帮你的太少了。”蒋国富今天也是求爷爷告奶奶,把人都得罪了,才拿到证件,在设计院挂靠上。
“她也是村里来的,既然这种改革是从村子里开始的,那她知道也是正常的。”江卿还以为她真的认识什么厉害的人,原来是因为这种原因。
沈明枝倒也不多说,他们这么为人才好,省得多问。
“今天工程师跟我聊了很多,说以后说不定民营是主流。说咱们国营啊……让办个事儿,拖拖拉拉的,咱们是等得起,但是那些村里的人等得起么?”蒋国富说完,怅然叹息一声。
沈明枝觉得他应该是想到了宋会权。
其实最后民企收购国企,也是因为这些人。
他们以为手上拿着铁饭碗,就什么都不怕了,但是最后国企遭遇民企,以及国外企业夹击,一家又一家宣告破产,迎来下岗潮。
蒋音音忍不住开口,“办什么证件啊?二哥在一线工地,还要办证,还得技术工程师?”
“吃你的饭!”江卿白了她一眼。
“二哥,到底咋回事啊!”蒋音音前脚跟蒋少琛吵得不可开交,这会儿又好了。
“我也不懂。”蒋少琛确实还是稀里糊涂的,他是听沈明枝的,毕竟她聪明。
蒋音音不想问沈明枝,只好闭嘴了。
从蒋家出来,已经快六点了。
“一会儿去文具店,我给羲年买点东西。”沈明枝原本没打算买的,但是想想王羲年应该也没过六一过。
现在给他买一些,弥补他一下,往后去大学了,就得靠自己了。
蒋少琛嗯了一声,一边开车,他一边问沈明枝,“我爸的话,你觉得有道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