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等你构思好了,记得通知我。”李华也只是客套了一句,他其实不太看好钟卫华写长篇小说,他也并不知道,钟卫华口中还没构思好的长篇小说,一经问世以后,会掀起怎样的浪潮。
等到谢瑾打完电话回来,手中还拿着几本杂志,一打开门便喊道:“卫华同志,不得了啊。”
说完,便将杂志塞在了钟卫华手里,还拍了拍他的肩膀。
钟卫华懵逼的翻开杂志,这才恍然大悟,没想到这几家杂志社动作这么快,前几天才做完的采访栏目,就已经上刊了,并且还是在首页。
【文字星火:点燃 80 年代文学新篇 —— 青年作家访谈】
“在文学迎来复苏与革新的 20 世纪 80 年代,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作家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用灵动的文字为时代画像,钟卫华同志便是其中一位独具魅力的创作者......”
虽然现在的人民文学杂志,并非全彩印刷的,但是印上的这张钟卫华的个人照片,采用的却是彩色插图。
不错,拍的比想象中要好得多,他点了点头,还挺满意的。
“行啊,老弟,这是《青年文摘》吧?”李华侧过头来,看着占据了一整个首页的采访专栏。
“《青年文摘》?你再看看这几本是什么?”谢瑾将另外几本杂志一并丢在了李华手中,脸上有些调侃的意味。
《十月》,《收获》,《人民文学》,这几本杂志翻下来,李华的脸色是一变再变,这几本杂志的影响力,可不是《青年文摘》能比的。
“乖乖龙地洞!么想到呀!”李华惊呼出声,他这人有个习惯,只要一激动,就会习惯性的说两句上海话。
“卫华同志,你瞒得我们好辛苦啊。”谢瑾眯着眼,开玩笑的说着,一边还从烟盒中,抽出一支烟来点上。
“其实也没啥,就是个巧合而已。”钟卫华便将他在首都是如何偶遇了华夏青年出版社的主编周琦,然后被带去了饭局,最后莫名其妙接受了个临时起意的专访,这一系列巧合的事件叙述了出来。
俩人都瞪大了嘴,没想到他写的这几篇文章已经受到了这么多杂志社大佬的青睐。
“卫华同志,你那两篇小说现在还没有电影厂找你谈电影改编吧?”谢瑾立刻反应了过来,这是个机会。原本他并没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他本身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军旅题材中,虽然也看过钟卫华其他的小说,但是碍于自己已经准备拍摄这部《高山下的花环》了,便没有过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