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卫华曾经来过四九城,不过那时候的四九城和现在的四九城,区别还是很大的。相对于后世,现在的四九城的空气质量反而更差,漫天的风沙,沙尘暴肆虐严重。
听同行的本地人说,民国时期,这里的风沙更加的夸张,因为那时候大家满山砍柴烧,绿植减少严重。直到五六十年代后,普遍开始烧煤,风沙才开始慢慢的减少了一些。
一天时间,钟卫华啥也没记住,感觉昨天的后遗症还没消失,脑袋还是昏昏沉沉的。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打卡拍照,就是他唯一能记住的行程安排了。
组织上还专门安排了一位摄影师,脖子上挂着一个不知道什么品牌的照相机,每到一个景点,就组织大家集中起来拍照留念。
熬过了这一天,终于到了正式开会那天,会场就设在总部的大会议厅中,每个桌面上都放置着参会人员名字以及单位。
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桌面上的牌子写着“鞍山市群众艺术文化馆钟卫华(笔名青禾)”。
“尊敬的各位首长、亲爱的全军文艺工作者们:
在 1982 年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节,我们满怀热忱地相聚于此,迎来了全军军旅题材文艺创作会。此刻,窗外春光正好,恰似我们内心蓬勃的创作激情。
回首往昔,军队在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征程中留下无数壮丽篇章,那些热血故事、英勇身姿,皆是我们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开场演出,由两名穿着军装的军人担任主持,上来就是铿锵有力的开幕词,让会场内的人精神一下振奋起来了。钟卫华扫视了一眼,发现大家都正襟端坐,好像就自己一个左顾右盼的。
倒是在台上的几位主持人中,看见了熟悉的脸孔,但是要让他说说具体的名字,他还真说不上来。
几天的时间过得很快,总体来说,开会传达的就是现在国家需要更多的军旅文艺创作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又或者是歌曲,戏曲,还透露了国家会放宽这方面的审核政策,让更多的创作者们能有更加良好的创作环境。
钟卫华正考虑着怎么找到谢瑾导演,却没想到,他的房门被人敲响了。
“是青禾同志吗?”
钟卫华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位秃顶的男人,穿着一身宽松的褐色西装,看着约莫五六十岁的样子。
“您是?”钟卫华好奇的开口。
“真没想到,青禾同志这么年轻!”来人正是谢瑾导演,在他收到了张西征同志的书信的时候,他怀着好奇的心情,看了这篇文章。
没想到看完的第一眼,就让他激动万分,整夜都难以入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好好好,这就是我想要找的剧本,如果改编成电影,它一定能在国内的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是谢瑾,上海电视台的导演,我今天来找你,是想和你谈谈你创作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的电影改编。”
钟卫华赶紧将他迎了进来,打算和他详细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