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他在人群中一眼就看见了有位穿着绿军装的人,手中还举着一块由纸壳写着的牌子,上边写着“欢迎青禾同志”。
钟卫华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他的面前,伸出手打了声招呼,“你好,我就是青禾”。
来接站的年轻战士突然站直,敬了个军礼,然后才咧着嘴笑着伸出手,“您好,青禾同志,我是组织派来接您的。”说罢,又挠了挠头笑着说:“请麻烦出示一下证件。”
“行,我这就给你拿。”钟卫华从袋子中翻出证件,检查完没有问题后,他便还了回来。
“不好意思,这是我们的工作流程,别介意。”
钟卫华自然不会介意,他知道这是正常的流程,更何况这年月,国内远没有想象中的太平,还有不少谍子潜伏在群众中。
年轻战士一把接过他的行李,然后将他带上了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上,车子的后座还坐着另一名军人,怀里还抱着一支五六半。
这还是他第一次看见真家伙,好家伙,外壳看着油光锃亮的,一看就是保养的很好。作为半个军迷,一些基础的军事常识他还是知道的,也知道枪支要经常保养才能保证在使用时减少故障。
“青禾同志?”
“怎么了?”
“要不要给你看看?”年轻战士眼见他对枪支很感兴趣的模样,于是很是热情的将枪支递了过去。
“可以吗?”要说不想摸摸是假的,哪个男人不想摸摸这种真家伙呢,多少人童年时期的梦想也不过是一支黄河。
“没事,你拿去吧。”他递枪的时候,按下握把旁的一个小按钮,顺势卸下了弹夹。“很安全的,枪膛里没有子弹。”
“您还不知道吧?我们部队早就组织学习过您写的那篇《高山上的花环》,大家都很喜欢,可惜任务分工不同,不然我们都想去前线上,和敌人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
“对,今天一听到是要来接您,我们都很开心,这个任务可是我们很不容易才争取来的。”刚才接站的年轻战士,在驾驶室转过头来解释。
“李军,你说话归说话,好好开车。”后排的士兵赶紧出声制止。
钟卫华倒是没想到这点,没想到自己还成了名人了。不过想想原作者本人,他还是有些心虚的,原来这篇小说,就是原作者在这次会议之后,着手创作出来的。
这年头的街面上,各式的巡查队和卡口检查还是很多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这次会议的召开,所以四九城内的戒严强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