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卫华把这些杂志,按影响力和难易程度分开排序,终于是将所有杂志的投稿方法整理出来了,专门拿了个小本本记录下来。
第一选择当然是《收获》《十月》《人民文学》这一类的,这类杂志的特点就是包容性广,影响力大,但是相对应的过稿难度也比较高。
接下来就是《读者》《青年文摘》这一类的杂志了,这类杂志比较偏向青年读者,重情感共鸣,贴近生活,不追求批判性。
如果这两类杂志都没过,还可以转投地方性杂志,比如鞍山文艺,或者其他的地方性杂志了。
现在这时候,杂志中的乐器集中营《意林》和《读者》都还没有创刊。
为啥说乐器集中营,因为聚集了美吹,日吹,德吹,法吹等各类乐手,这不就妥妥的乐器集中营了么。
学生时代的他,就因为看了这两本读物,对樱花国洗盘子必须洗七遍深信不疑,并且以为小日子搞完卫生都必须喝马桶水。
后来才知道,这都是他娘的扯淡。
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种文章…..
其实鞍山市还有其他杂志,但是都不适合投稿,比如《冶金能源》和《鞍山歌词》。
并且,《鞍山歌词》就是鞍山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
“呼….”
他放下笔,长舒一口气,终于是将所有投稿方式记录下来了。
不过看着本子上歪歪扭扭的钢笔字,皱了皱眉头。
“这字,确实有点惨不忍睹了。”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少埋怨自己,多指责他人。
要怪就怪科技发展太迅速,后世的作者们早就开始使用电脑甚至语音码字了,谁还用钢笔啊!
可能这就是属于跨行业打击吧。
就像干掉康师傅的不一定是统一,而是美团。
起身后,又在书柜中翻找了半天,这才从最左侧的角落中抽出来一本崭新的字帖,看起来就是买过来就没使用过的那一种。
这是一本1982年3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钢笔正楷字帖》,由林似春大师书写。
这本字帖也成为了后世的钢笔正楷主流字帖,颇为经典。
他现在的想法就是:
练字,练字,还是TM的练字。
这个时代,投稿还靠书信,没有一手过得硬的钢笔字,恐怕杂志社编辑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虽说并不绝对,但是有些投稿可能内容差点,但是一手好的钢笔字,绝对是加分项,要不怎么有卷面分这么一说。
要说年代还是错了,如果给自己一年时间,甚至半年,努力一下,说不定还真有机会考个本科。
虽说后世他经常调侃:好的985和211不比大专差。
但那是不想上95吗?
那TM也得考得上啊!
就说没考上本科,高中三年多泡几个妞也行啊,他娘的当时光顾着智斗哥布林,激战运输船了,游戏害人不浅啊!
认识的老师,也是国外比国内的多,日韩比欧美的多。
……
虽说思绪已经不知道跑到哪去了,但是手上是一刻没停,直到手腕酸痛才停了下来。
习惯性的一掏裤兜,刚想美美的点上一支,才发觉现在还没抽烟的习惯,口袋里除了一坨皱巴巴,湿乎乎的卫生纸,啥也没掏出来。
当然,天地良心,这只是原主擦过汗的纸巾忘了丢罢了,最起码在他的记忆中是这样。
“卫华,卫华!”
客厅中传来洪亮的男声,一听就知道是老钟回来了。
第一次见这便宜老爹,还不免的有些忐忑。
打开房门,还没酝酿好该如何开口,就被一巴掌拍在肩膀上。
“嘶”
疼的他龇牙咧嘴的。
这年代的人,手劲是真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