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张家村里,由于政策的关系,各家最多也只能拥有五亩左右的自留地。
但这些地只要种满山参。
等到山参成熟,也一样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毕竟之前觉醒商业嗅觉时,张放便已经获知了最近县城里山参飞涨的价格走势。
现如今一颗山参,在县城里,可都是能够卖上几张大团圆的价格!
这要是成批出售,收入可谓是相当可观……
大中午的,张放在村里四处闲逛。
先来到王婶家,看着王婶翻新好的大片耕地,张放不禁竖了个大拇指:
“可以啊王婶。”
“您这速度可是不慢,一上午居然就把五亩地翻好了!”
张放笑着开口。
低头里,正在埋头苦干的王婶闻言挺起腰:
“那是当然!”
“放娃,婶子可不是跟你吹牛。”
“这要是放在婶子年轻那会,几个小时就能干完所有活,速度比现在还要快上许多!”
王婶脸上龙飞凤舞,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而一旁的王婶丈夫张天,也久违的满身干劲,正跟在王婶后头播撒种子。
自从家里老头子意外去世,张天一连大半个月萎靡不振。
但如今忙起来,好不容有了活干,张天却终于打起精神,恢复了往日的干练。
撒下一片种子,张天笑着抬头看向张放:
“放娃,如今你可是咱们张家村的希望!”
“叔可是几年都没能种过地了,全靠了你,我才能重新种上庄稼。”
张天语气很是激动。
张家村紧靠长白山,一年到头苦寒不断。
再加上几年前的干旱,更是让张家村的村民,在种地时小心翼翼。
就拿王婶家来说,每年最多也不过种上些玉米,根本不敢动些别的心思。
担心买忙活是一方面。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投入成本过大,担心会亏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毕竟要是再来一场干旱,或者地里没能长成。
那一年到头,家里颗粒无收不说,还要赔上种子和化肥钱!
一来二去不只是王婶家。
村里不少村民,也都对种地没了多少信心。
王婶此时接过话头,也满脸兴奋的笑道:
“当家的说的没错!”
“放娃,你可是真有办法!”
“不但让俺们免费拿到种子,还可以自制肥料,简直省下了不少钱!”
“要我说,就算是县城里的那些读书人,也没放娃你聪明!”
“老婆说的没错,咱张家村全村人,现在可就指着放娃带咱住上红砖房了!”
王婶两口子说着一阵大笑。
张放听的脸色涨红,顿时有些不好意思。
挠了挠头,张放赶忙岔开话题:
“对了王婶。”
“虽然种子和化肥的问题得到解决。”
“但要想让山参顺利长成,还要扣上塑料大棚,一会大家都去我家拿,王婶你也帮着通知一下大家伙。”
扣大棚的木头,对张放来说倒是很容易获得。
但塑料,在如今这个时代,可也算是个稀罕物……
思来想去,张放决定待会就去隔壁向阳村,找徒弟苏白商量商量办法。
王婶满口答应,笑着送别张放。
而离开王婶家后,张放也立刻马不停蹄带上柴刀,准备进山多劈些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