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一会儿功夫,田野已经花出去大几百块钱了,眼睛都不带眨一下,显得十分豪爽。
那售货员很有眼力见儿,见此情景,赶忙热情地给他推荐起其他商品来:
“同志,这还有成衣,球鞋,还有小黑皮鞋,要不要给你媳妇置办点?”
田野顺着售货员指的方向看向卖鞋的区域,还真有对方所说的那些鞋子,并且价格十分低廉。
田野立马浮现出自己媳妇穿着新鞋新衣服的样子,她应该很开心吧?
“买!必须买,还有那小女孩的衣服和鞋子,都给我拿两套!”
田野把所有的大件物品都搬进了隔壁的屋子,这时,他恰好看到付继平拖着一辆板车过来,板车上放着被子和一个小煤球炉子。
询问之后,田野才知道,付继平打算这几天就住在这个屋子里,一方面帮忙照看这些东西,另一方面还能做些活儿,加快工程进度。
田野暗自感叹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这小子,把自己交给他的事情,真真切切地放在了心上。
嘱咐了几句,田野准备开拖拉机回家。
正巧隔壁的供销社门口也开来一辆拖拉机,拖拉机上还拉着一个年轻小伙子和一堆的衣服。
拖拉机停稳,小伙子直接从车斗上跳了下来。
还没进门就嚷嚷开了:
“哎!我说你们供销社怎么回事啊?怎么送过来的货,又给退回去了!你们马主任呢?”
供销社里有一个年纪稍大一点的售货员迎了出来,一脸陪着笑说道:
“陈科长,我们这也是没办法啊,仓库都堆不下了,现在这种落后的款式我们也卖不掉啊!”
“那我可不管,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供应给你们,但是你们卖不掉那是你们的事,我们的任务指标达成了,剩下的是你们的事,你们马主任呢,叫他出来!”
“哎哎,陈科长,您别嚷嚷,马主任去县里开会去了啊!”
“开什么会?我怎么不知道?”
“说是开什么体制...什么改革什么的,我也不懂......”
“那我不管,我们按照规定给你们供货,现在货已经送来了,哪还有拉回去的道理,堆不堆的下,那是你们的问题。”
“陈科长!您呐,别也别为难我,我决定不了什么事情,要不您还是先拉回去,等明天马主任回来?”
田野在外面听到他们的吵闹,终于是知道了这里面是什么事情了。
刚才那位售货员提到马主任去县里开会,还零零星星地说了些关于体制和改革的事情,田野据此几乎可以断定,这里很快就要进行改制了。
如今已是 1986年,不少地方都已经经历了多次市场经济的洗礼与磨合,然而此地却尚未迈出这一步。
市场经济的逐步放开预示着私有企业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新兴企业的出现,对那些原本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国有单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试想一下,当一些私有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好看又便宜,那人们自然会去买他们的东西。
虽然这里的市场经济还没放开,但是隔壁省的早就已经放开了。
于是,常常会有一些倒爷将那边的商品倒腾到这边来售卖。在这种情形下,供销社的经营体制和生意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这就造成了厂里的仓库有大规模的货物积压,给工厂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此时此刻,正是他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好时机,想到这儿,田野的心中涌起一阵激动的涟漪。
这位陈科长,田野是认识的,他叫陈健康,是镇上服装厂厂长的儿子。上一世,田野虽与他没什么交集,但也听闻过此人。
这人脑子相当灵活,后来本地区开始尝试放开市场,当其他厂子还在小心翼翼地观望之际,他便已经偷偷地给私人供货了。
之所以这么谨慎,是因为这个时期的政策相当不稳定。
上面虽然出台了相关政策,然而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个中缘由实在是一言难尽。
直到九十年代初期的那次会议,才正式确立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方向,这才算是真正地定下了发展的基调。
这让田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划。
他没有多余的废话,径直朝着正骂骂咧咧从供销社里走出来的陈健康迎了上去。
“同志,可否借一步说话?”
陈健康瞥了一眼田野,随后理也没理,直接走向拖拉机。
陈健康最看不惯两种人:一是长得比自己帅气的;二是身高上自己需要仰望的,这里的“仰望”就是字面意思。
见陈健康如此傲慢无礼,田野并未动怒,紧走一步,开口说道:
“我能帮你解决库存积压的问题。”
陈健康停下了脚步上下打量了一番,还是没兴趣,准备上车。
田野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