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这个时间点对黎卫彬来说的确很重要,因为整个绿色产业规划第一个阶段的任务期限是在半年左右。
只有第一个阶段的任务顺利完成并且达到预定目标,他们这个发展方案才能被证明是有效的,成功的。
所以这段时间他几乎是昼夜不停地在思考问题,落实计划,现在得到这么一个明确的信息,整个人也是瞬间就得到了放松。
……
“李老师,这段时间辛苦了。”
“马上放假我找人带技术组的各位老师在我们丰水玩两天,您别看我们这里经济不发达,但是好山配好水,风景还是有得看。”
散会后,黎卫彬拉着研究所技术组的负责人李向东聊了一会儿。
李向东是五四年的人,本身年纪不算大,可能是长期在室外开展实践研究的原因,皮肤黝黑,五十还不到的年纪看起来像五十好几。
不过人可不貌相,这句话用来形容李向东最为贴切不过。
作为省农科院农业研究所的副所长、教授,李向东本身也是江南农业大学的客座教授,本身在这个领域就有极高的知名度。
这一次研究基地落户河塔,李向东是主动请缨带团队过来。
整个9月份黎卫彬跟着李向东几乎跑遍了河塔镇的每一个村,他对这位李教授的敬业精神可以说是极为佩服。
“哈哈哈,客气了,辛苦嘛倒是不辛苦。”
“而且这次你们这个项目是我们江南的第一个绿色农业产业项目,对我们这些搞科研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啊。”
“现在我们这个团队已经围绕这个项目申请了不少课题,将来要是有所成果,到时候恐怕还得感谢你们。”
黎卫彬很佩服李向东是不假,其实李向东又何尝不是很尊重他这位年轻的黎主任。
实事求是地说。
本来主动请缨来这里李向东多少是有些担心合作沟通会比较困难。
结果负责跟研究基地对接的这个黎主任虽然人比较年轻,但是沟通起来确实十分顺畅。
黎卫彬有文化,是江南大学的高材生,懂知识,尊重人才,而且自身是领导,有话语权。
最令人惊奇的是,作为一个文科出身的年轻干部,黎卫彬居然对绿色农业也异常的了解,这可以说是真的让李向东喜出望外。
毕竟他们这些搞科研工作的人最怕的其实不一定是科研项目上遇到难题一时半会无法攻克,反而最怕的是外行指挥内行。
“哈哈哈,我们这是互利互惠,互相成就。”
“将来我们河塔镇这个项目如果真的能推动群众经济创收,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到时候功劳起码有你们的一半啊。”
因为接下来还有一个党委会需要参加,黎卫彬也没有跟李向东多聊就先一步回了办公室。
这次会议讨论的议题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跟鸿雁集团的合作问题。
就在前几天,在林清泉的多番努力之下,河塔镇终于跟鸿雁集团名下的鸿升股份公司达成了初步的投资意向。
鸿升股份同意分三年时间,一共两期工程,投资总计1200万在河塔镇建设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养殖基地。
目前养殖基地的选址工作已经结束,剩下来的就是合作的详细内容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敲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