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深,余谨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查得如何?";余谨放下手中的公文,目光落在诸葛亮和贾诩身上。
";大人,";诸葛亮上前一步,";今日我们查了几家商铺,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这些商铺近年来都曾被人举报过违规经营,但每次都是韩承业经手,最后都不了了之。";
";说来听听。";
";比如聚源商行,";贾诩接过话头,";去年被人举报私售禁品,按理说该严查,可韩承业只是草草结案。而在案子结束后不久,聚源商行的东家就添置了好几处宅院。";
";而且,";诸葛亮冷笑,";这些商铺每逢被查,必定是韩承业出面。他以御史中丞的身份施压,连户部的官员都不敢多问。";
余谨轻轻点头:";继续查,但要记住,韩承业不过是个开始。";
";大人的意思是......";两人对视一眼。
";御史台号称天子耳目,可这些年来,却成了某些人的私器。";余谨眼中闪过一丝寒意,";韩承业背后,必然还有其他人。我要你们摸清楚御史台内部的利益关系,看看到底是谁在操纵这些言官。";
";大人英明。";诸葛亮沉声道,";属下观察,御史台内确实有不少人与韩承业交好。这些人平日里虽不显山露水,但每逢大事,总是步调一致。";
";而且,";贾诩补充道,";这些人的奏折用词、行文风格都很相似,显然是出自同一个阵营。";
余谨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记住,调查要隐秘。现在韩承业已经慌了,他背后的人必定会有所警觉。";
";大人放心,";诸葛亮胸有成竹,";我们会从御史台的文书往来入手。这些年的弹劾奏折、查案记录,都能说明问题。";
";对,";贾诩点头,";这些人再谨慎,也不可能不留下任何痕迹。只要我们顺着这些蛛丝马迹查下去......";
";很好。";余谨重新坐下,";你们要记住,这不仅仅是对付韩承业,更是要清理御史台。这些年,御史台已经被某些人把持太久了。";
两人郑重应下。
";去吧,";余谨挥挥手,";记住,要稳,要准。等时机成熟,一网打尽。";
诸葛亮回到值房,案头已经堆满了御史台近年来的案卷。
";韩承业......";他翻开最近的几份文书,喃喃自语,";性格谨慎,为人圆滑,最擅长的就是审时度势。这样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出头。";
除非,他背后有人撑腰。
诸葛亮提起灯盏,仔细翻看着案卷。韩承业这些年经手的案子不少,大多都是商贾之间的纠纷,还有一些官员的弹劾案。
";咦?";他忽然停下,";这个案子......";
那是一桩三年前的案子。当时有人弹劾吏部郎中魏博贪污,证据确凿。按理说该严查,可韩承业却以";证据不足";为由,草草结案。
而在案子结束后不久,魏博就升任了吏部员外郎。
";有意思......";诸葛亮在纸上写下";魏博";二字,又翻开其他案卷。
渐渐地,一些蹊跷之处浮现出来。韩承业经手的案子中,有不少都涉及吏部的官员。这些案子要么不了了之,要么轻轻放过。而这些官员,后来都得到了升迁。
";原来如此。";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韩承业不是在包庇商人,他是在替吏部的某些人......";
他立刻翻出更多的案卷,仔细梳理这些年来御史台的弹劾案。果然,但凡涉及吏部的案子,大多都是韩承业经手,而且几乎都是轻描淡写地结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