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跃马檀溪,惊险逃脱蔡瑁、张允的追杀之后,心慌意乱,根本不辨方向。
最终只能沿着蜿蜒小路匆匆前行。
日沉西山之际,残阳如血,将天空染得一片通红。
刘备疲惫不堪骑着马,艰难地穿过一片茂密竹林。
走着走着看到不远处有一座茅庐小院,在这荒僻之地显得格外静谧。
刘备心中一喜,好似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便径直朝着小院奔去。
刚靠近小院一阵悠扬的琴声传来,如潺潺流水,又似巍巍高山,那美妙的旋律令人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刘备心中讶异,脚步不自觉地停了下来。
他正准备抬手敲门,就听得一声爽朗的笑声从院内传来。
“琴声中忽起高亢之调,必有英雄窃听耳!”
话音刚落,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出现在门口。
老者目光炯炯,看向刘备,笑吟吟地说道。
刘备见老人样貌奇古,气宇不凡,心中知晓定非常人,连忙翻身下马,拱手施礼道:“在下刘备,冒昧来此,打扰先生雅兴,还请见谅!先生隐居在此,定是高人!”
刘备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欠身,态度极为恭敬。
老者笑道:“原来是刘皇叔当面,失敬失敬!老夫不过是山野闲人而已,不敢当皇叔赞誉!”
刘备表现得十分谦卑,再次拱手,执礼甚恭道:“尚未请教先生姓名?”
老人抚须笑道:“老夫复姓司马,名徽,自号水镜!”
水镜先生,司马徽!刘备听闻,心中极为讶异,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老人。
在投奔刘表之后,被刘表安排在新野。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有意与荆州的士族结交,希望能为自己招揽人才,扩充势力,可惜收效甚微。
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能够遇到司马徽这位在荆州威望地位极高的名士。
这可真是因祸得福!
“哎呀呀,原来是水镜先生!备有眼不识泰山,失礼之处,还请先生海涵!” 刘备激动地说道,脸上满是惊喜之色。
水镜先生对刘备的态度十分满意,微微点头道:“久闻刘皇叔仁德,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两人一阵寒暄,水镜先生便热情地请刘备进入屋中,并亲自为他奉茶。
水镜先生目光敏锐,一眼就看出刘备乃是逃难来此,他看着刘备狼狈的模样,衣袍洇湿,头发凌乱,开口道:“皇叔此番前来,怕是遭遇了什么变故吧?”
刘备心中一惊,没想到水镜先生如此慧眼如炬,他也不再隐瞒,直接承认道:“唉!备寄人篱下,人多记恨,实在是有苦难言啊!今日三生有幸,得遇先生,备有心请先生出山,同心同德,共扶汉室,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刘备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水镜先生的表情,话题转得十分自然,叹息之间便不动声色地将话题转到请水镜先生出山。
说这话的时候,刘备表现出一副郁郁不得志,且一心为大汉奔走的模样。
就差把 “仁德大义” 两个字写在自己的脸上。
他心里清楚,要是能请水镜先生出山,不仅能够得到助力。
还有利于他拉拢荆州的名士,稳固并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
但水镜先生却是毫不犹豫地拒绝。
他摆了摆手,说道:“老夫不过一山野老叟而已,早已无心世事,实难奉命!”
刘备闻言,顿时发出一声叹息。
他抬起头,仰天叹道:“刘备德薄,不能请先生出山,仅凭备一人微薄之力,怕是难以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