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岚悠悠转醒,只觉浑身如坠寒冰,四肢僵硬得几乎无法动弹。她的意识尚未完全清醒,耳边隐约传来柴火燃烧的噼啪声,鼻尖萦绕着一股淡淡的草药气息。
她缓缓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间简陋却温暖的木屋,屋顶悬着几串晾干的草药,墙角燃着一盆炭火,微弱的火光映出淡淡的烟雾。她正躺在一张木榻上,身上盖着一层略显粗糙但温暖的棉被。
“夫人!您醒了!”
熟悉的声音带着一丝惊喜,赵清岚艰难地偏过头,便看到霜儿正守在榻旁,一双红肿的眼睛布满血丝,显然是整夜未眠。
“霜……霜儿……”赵清岚嗓音沙哑,唇瓣干裂,说出的每个字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霜儿连忙扶住她,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起一些,哽咽道:“夫人,您终于醒了!您昏迷了一整天,我们都快急死了!”
“老太太呢?”赵清岚猛地想起杨老太太,强撑着精神问道。
“老太太还在昏迷,不过烧已经退了一些。”霜儿一边说,一边指向旁边的一张木榻。赵清岚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杨老太太正静静地躺在那里,脸色依旧苍白,但气息已经平稳了许多,身上盖着厚厚的被褥,旁边摆着一碗刚熬好的药汤,依稀能看到浮在上面的几根草药。
赵清岚心中一松,疲惫感袭来,让她一时有些无力。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推开,一个年约三十多岁的妇人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姜汤走了进来。她身形微胖,面色黝黑,眼神却透着温和。
“姑娘,你总算醒了。”妇人放下姜汤,语气带着几分喜色,“你们都昏迷一天了,老天保佑,总算是醒了。”
霜儿连忙道:“夫人,这是黄大娘,就是她男人和儿子在江边发现的我们的,将我们救回来的”
赵清岚心中一震,连忙撑起身子,对着妇人艰难地行了一礼,声音微弱却真诚:“多谢大娘相救。”
妇人连忙摆手,笑道:“可别这么客气,我们瓦寨啊,虽然平常不怎么接触外人,但遇到落水的人,总不能见死不救。”她将姜汤递到赵清岚面前,“快喝点姜汤,暖暖身子。”
赵清岚接过姜汤,轻轻抿了一口,姜的辛辣味在喉间化开,带来一丝暖意,也让她的精神稍稍恢复了一些。
霜儿在旁忍不住问道:“大娘,这里是哪里?离最近的城镇远吗?”
妇人叹了口气,说道:“这里是江南水路的一个小渔寨,位于宿迁和扬州水路交汇处,最近的城镇就是扬州治下的曲阳,陆上走会慢些,不过要走水路,半日也就到了。”
听到“曲阳”二字,赵清岚心头微微一动——她曾听齐廷山提起过,这座城正是江南水陆交汇的重镇,到了那边应该会有官差驿站,打听消息也方便。
“你们是从哪儿来的?怎么会落水?”妇人问道,语气虽带着几分关切,却并无探究之意。
赵清岚微微沉吟,知道此事牵涉甚广,便简单道:“我们原本坐船渡江,半路遭遇水匪,被逼落水,多亏大娘一家救命之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