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汉中大营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杨仪召集麾下心腹将领,商议军机要务。
帐中围坐数人,除了赵砺之外,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正是蜀汉宿将吴懿。
当年刘备入蜀时,吴懿便已率军归附,对蜀地山川形势极为熟悉。
其余几位汉中守军的偏将也在列席。
“诸位,如今曹魏大军压境。今日召集尔等,就是要商量商量,我军该如何应敌!”
“不知诸位将军可有良策?”
众将面面相觑,一时无人作声。
霎时间,营帐内只听见案上油灯噼啪燃烧之声。
“既然大家未有良策,那本帅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他微微一顿,缓缓吐出四个字:
“兵分两路!”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都是一惊。
吴懿眉头一皱,侧耳道:“杨帅要兵分两路?请明示。”
其余人也露出疑惑神情。
杨仪走到悬挂帐中的舆图前,指尖在地图上沿着蜀北边境缓缓移动:
“一路,由龙骧军三万精兵出汉中东侧散关,直插上邽。敌军要南下汉中,必经上邽一线。”
“龙骧军可于要道设伏,拦截杀伤敌军先头部队,迟滞其南进。如此一来,曹魏十余万大军主力便被牵制于上邽城下。”
帐中将领一听,纷纷点头。
杨仪接着又挥手在地图上画出另一条线路:
“第二路!”
“无当飞军三万人轻骑出阴平小道,绕过阳平关,从秦岭山中抄近路,直取天水!”
话音甫落,帐内陡然一静,接着“哗”地一声,所有将领尽皆失声惊呼。
“什么?直取天水?!”
一名偏将不敢置信地叫出声来。
吴懿更是大惊,猛地将手中铁杖在地上一顿,沉声道:
“大人万万不可!天水城乃陇西重镇,高垒深壕,易守难攻!况且我军若分兵绕道天水,万一路途受阻,进退维谷,岂非自蹈险境?”
另一名中年将领附和道:
“吴老将军所言极是。阴平道虽然隐蔽,但山高路险,人马难行,一旦天降暴雨,木石滑塌,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我们离开汉中腹地,孤军深入敌境,一城不下则全军覆没。”
“这个……实在是太冒险了!”
众人七嘴八舌劝阻开来,言辞中尽是对这“兵分两路”之策的不认同。
他们都是久经沙场之辈,自然明白此计奇险无比,一个不慎,便是全军尽灭的下场。
杨仪静静听完,脸上神情不动。
只见他不慌不忙,从案几下取出一个长方檀木盒子,稳稳放在桌案中央。
将领们面面相觑,不知盒中装的何物。
杨仪缓缓揭开盖子,露出里面绒布衬底上整齐排列的七枚古朴青铜印章。
每枚印章上都镌刻着不同的纹样,有虎有鹫,有山川纹路,造型粗犷古拙,令人一见难忘。
“这……这是何物?”吴懿目光微凝。
杨仪微微一笑,解释道:
“诸位有所不知。这是我蜀汉与西北阴平道沿线七部羌族签订的血誓盟约之印。”
“早在数月前,我便遣特使秘密出使陇右,与散居阴平道的羌人各部落首领歃血为盟。此七枚青铜钮印,正是七部酋长结盟的凭证!”
言罢,他从盒中取出一枚印章,只见其底部赫然印着鲜红的血手印,与铜绿的印身交相辉映,触目惊心。
帐中诸将尽皆变色,起身围拢过来,仔细端详那些印章。
众人一阵窃窃私语,脸上惊疑交集。
杨仪环视一圈,收起印章沉声道:
“现在诸位该明白了。”
“我军若循阴平道出兵天水,沿途有羌族义军接应相助,再加上无当飞军善于山地奇袭,攻取天水并非天方夜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