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第35联队!”
“全速进攻!”
“为秋山旅团长报仇!”
“为第六旅团雪耻!”
“步兵第7联队!”
“为秋山旅团长报仇!”
“为第六旅团雪耻!”
“步兵第18联队!”
“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勇士们!为了帝国的荣耀!为了第18联队的荣耀!”
“以最快的速度,向敌人进攻!”
……
日军的各个联队长、大队长以及中队长等等军官。
全都抽出了自己的指挥刀,刀锋直指龙潭阵地。
一边大吼着命令自己的部下冲锋,同时他们自己也在冲锋的路上。
军官带头冲锋,在某些时候,的确是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鼓舞士气。
他们的师团长下达了死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股顽固的敌人。
为了他们所谓的荣誉,他们自然是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够率先攻入敌人阵地。
同时,他们也都渴望着,自己能够亲手砍下那个叫做刘文锋的龙国军官的头颅。
毕竟刘文锋的头颅,价值十万日元,以及晋升的机会!
当然了,如果是个大佐、中佐等等之类的军官,砍下了刘文锋的头颅,自然是不可能连升三级的。
大佐连升三级,那踏马不直接大将了吗?
刘文锋的脑袋的确是值钱,但也不至于让一个大佐直接晋升为大将。
虽然不足以让他们晋升为大将,但也升个少将还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的。
佐官和将官,看上去只差一级,但这一级,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升不上去!
正因如此,刘文锋的脑袋,对于他们的诱惑,绝对是足够的。
可以看到,在这些军官的鼓舞之下,小鬼子的士兵们,奔跑的速度明显是加快了不少。
而此时,在龙潭的阵地之上,长达五百米的弧形堑壕内,已然架起了一百挺机关枪!
每一挺机关枪的间隔,仅仅只有五米而已。
这样的火力配置,别说是龙国战场了,就是欧洲战场都是严重超标的。
一般正常的阵地战,机关枪之间间隔二十米,都算是火力凶猛了。
五米一挺机关枪,其火力之凶猛,不言而喻!
在正常情况下,刘文锋其实也不会这么配置。
火力密集有时候是好事,但有时候却并非好事。
正常来说,一条堑壕里,士兵和士兵之间间隔五米左右,算是最好的配置。
像是电视剧之中演出来的,一条堑壕里人挨着人,在真实的战场上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人挨着人,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那踏马不全没了吗?
所以正常的配置就是步兵和步兵间隔5-10米之间,这个距离,不会太密集,也不会太分散。
机枪和机枪之间,间隔二十米,配合步兵的枪械,就足够组成火力足够的交叉火力网了。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现在他们面对的敌人数量太多了,且敌人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冲上来和他们打近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