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发和徐正阳一样,年轻时也在很多不同的岗位之中寻找过自己职业的发展方向。
只不过徐正阳是为了不依靠自己的老爹,而刘俊发是为了养活自己家里的一家三口。
在生活的逼迫之下,刘俊发当过流水线工人,考下B类驾驶证之后当过大货司机,后来大货不景气,他又考下叉车证去给厂房仓库开叉车,后来他的腰背不太好了,他又考下了低压电工证去做低压电工,后来他岁数大了,听说高压电工更轻松一点,于是他又考下了高压电工证在徐正阳上班的那个厂子里面干了一年的高压电工。
听到刘工竟然考下过那么多的证件,徐正阳表示十分地震惊。
后来,在交谈之中,徐正阳得知,原来刘俊发这样努力考证,就是为了弥补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好好考大学的遗憾。
经典“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桥段了。
当然,刘俊发现在不算徒伤悲,至少他还有一个稳定且工资还不错的工作去养活家庭。
直到工厂迎来了大裁员。
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徐正阳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因为他当时刚刚入职一个月。
厂子里面的人事过来找他聊天,说要裁掉一些老员工,吸纳一些新员工。
还说从某个大厂引来了一种名为末位淘汰制的制度,让他做好被裁员的准备。
徐正阳:……?
入职一个月我就是老员工了?
这就好比我牛排刚放火上你就说它烤的太老了。
这不神经病吗?
后来,徐正阳从刘俊发地口中得知了裁员背后的原因。
原来那个工厂主要生产两种材料,第一种材料有市场但不大,每年都会产能过剩,仓库堆积如山的材料根本卖不出去。
而第二种材料……竟然造了好几年才刚刚造出来!
工厂的研发团队是某个大学的教授以及他手下的博士生和研究生。
三年前,这群人就声称自己研发出来了那种新型环保材料。
结果三年过去了,车间里面一批成品都没有造出来。
教授分别说是原材料、设备以及看管人员的问题,对自己研究团队的失职是一点没提。
就此,工厂分别更换了原材料厂家,更新了设备,变动了看管人员,但依旧是制造失败的结果。
最终,就在投资方打算撤资,让工厂宣布倒闭的前一天,也是徐正阳进入工厂那个时间点的前半个月。
一名工人在上夜班的时候睡迷糊了,误把某种不应该加进去的原料加了进去。
然后第二天,领导过来检查的时候,发现那一批料竟然全部合格!
这样魔幻的一幕震惊了整个领导层。
然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商议,领导层请来了某大公司的一名运营总监,开启了“裁员广进”计划。
那么被裁掉的都有什么人呢?
有徐正阳这样还没有转正的实习生,还有刘俊发那样年龄比较大,工作时间刚好一年或者不够一年,工资水平不是特别高的老员工们。
以及各种类似于保安、保洁、车间普通操作工的小工人们。
造成裁员的罪魁祸首,教授以及他的研究生们因为教授本人的力保,一个也没有裁掉。
徐正阳浅算了一下,开除的那些人,平均月工资没有一个超过六千五的。
而那些坐在研发楼里面的研究生们,平均一年的工资有大几十万。
工厂这一波无效裁员的操作在徐正阳的眼中,比睡觉的那哥们儿造出来教授三年没造出来的材料还要魔幻。
但是公司的制度是领导定下来的,没有人能够反抗,除非你是领导的亲戚。
但领导的亲戚大多也是领导。
刘俊发和徐正阳两人正好在此次被裁员的名单之中。
比起徐正阳这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潇洒态度,刘俊发就有些困难了。
他的年龄太大,距离退休的岁数不剩几年。
这样的人,就算证件再多,也没有多少厂子愿意要他。
而一辈子都在底层,以及其中五分之四都在厂子里面度过的刘广发,又没有其他谋生的手段。
再加上刘工两个儿子上大学,每个月还要给生活费。
最终,无奈的刘工只好考虑着去拿个A本驾照,进入客车公司担任司机的职务。
祸不单行。
这边失业危机刚刚冲到刘俊发的面前,那边刘工家里面的噩耗又跑过来扇了他一个大嘴巴。
然后,新工作的变故又跑到刘工面前加踹了两脚。
刘工的母亲得了一个对于人来说,尤其是女人来说超级可怕的疾病——乳腺癌!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压力巨大的场景。
家里的孩子还没成年,需要你的支持和接济,家里的老人身体越来越不好,需要你的照顾和看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