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二月下旬,圣教兵出南阳突袭山西。
同时,圣教攻陷洛阳。
洪承畴眼见大势不可违,带兵东进。
孙传庭出兵无果,随后退守虎牢关,重整防线。
之后,两人虽时常派兵骚扰圣教,但始终没有与圣教正面决战的意思。
圣教也未曾继续向东追击,布置五万大军防守洪承畴与孙传庭外,其他军队兵分三路。
一路两万人,向西去潼关,经潼关入陕西。
一路两万人,向北去孟津渡,经孟津渡入山西。
一路两万人南下汝州,在南阳府与汝州的交界处防备明军偷袭。
随着三路大军进发,所过之处明军望风而降,陕西与山西两地的疆域纷纷改旗易帜。
崇祯五年三月,清国使者入京师,清国与明国达成停战。
同年四月,清国退兵百里。
在崇祯的指示下,明国与清国签订停战盟约的事情,快速传遍天下。
一时间,朝廷上上下下大肆宣扬崇祯之丰功伟绩,以及明军在北方边境的种种胜利,就差直接说崇祯丰功伟绩,治国有方,实乃大明建国以来最有为的帝王。
当然,主要还是山西和陕西战况很差,否则他们倒是不介意吹一吹。
而大明朝廷如此刻意宣传,消息自然瞒不过圣教的耳目。
崇祯五年四月十日,洛阳城在初夏的阳光下,散发着勃勃生机。
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自从圣教将总部迁至此处,这座古老的城市便焕发了新的活力。
洛阳府衙经过半年的修缮与改造,焕然一新。
原本庄严肃穆的建筑,在重新规划后,增添了许多现代化的功能区域。
通讯室内,报务员们专注地关注着电台,通话声滔滔不绝。
城市规划部门里,绘图师们在巨大的沙盘前,热烈讨论着城市的未来蓝图。
府衙内,官员们进进出出,忙碌非常。
眼下虽然已经是四月,但圣教的战事依旧未曾停止,陕西和山西的战争正在持续,每天都有新的报告送来。
除了山西和陕西的战事,圣教在河南,以及山西和陕西的改革,也正在有序推进。
但这份忙碌并没有让人感到疲惫,反而让圣教的官员们洋溢着幸福欢喜的笑容。
那是收获的笑容。
他们看着圣教的疆域不断扩大,圣教的子民不断增加,身为圣教的一员,如何不欢喜,如何不激动。
只是今日,又有不同。
圣教特情局局长张楚山眉头紧锁,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脚步急促地穿过回廊。
平日里,他总是面带微笑,与同僚们亲切交谈,但此刻,他却仿佛陷入了沉思,对周围同僚的问候充耳不闻。
他的反常举动,让府衙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官员们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低声议论着究竟发生了何事。
张楚山是圣教特情局的局长,主要负责对外情报工作,能让他这样紧张,必然是发生了大事。
而就在官员们各自猜测的时候,张楚山已经来到了杨奇伟的办公室。
推开杨奇伟办公室的门,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室内,形成一片明亮的光斑。
杨奇伟半躺在躺椅上,手中端着一盏清茶,神态悠然。
盈盈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柔和地注视着杨奇伟。
王二则坐在棋盘前,手中捏着一枚棋子,眉头紧皱,眼神专注地盯着棋盘,似乎在思考着下一步的走法。
阳光落在棋盘上,棋子的影子在木纹间晃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氛围。
张楚山的突然闯入,打破了这份宁静。
王二猛地抬起头,看到张楚山凝重的表情,心中顿时一紧,意识到出事了。
他赶忙站起身来,退到一旁。
张楚山快步走到杨奇伟面前,微微躬身,双手将一份文件递出。
盈盈轻盈地走上前来,接过文件,转递给杨奇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