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的信使一路快马加鞭,通过驿站不停换马赶路,仅仅一天时间,便从山东的曹州风驰电掣般抵达了京师。
可相较孙传庭信使这般顺遂,黄宗羲等人的路程却艰难坎坷太多太多。
他们自江浙启程,乘坐着马车踏上漫长旅途。
一路上,车轮滚滚,历经大半个月的颠簸劳顿,才终于抵达河南汝宁府。
此地正位于南阳府的东面。
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本欲从汝宁府径直进入南阳府。
然而朝廷戒备之森严,远超他们的预估。
为了严防圣教的思想如星火般流传开来,整个河南,尤其是与南阳府邻近的州府,均拉响了最高等级的警报。
朝廷在各处设卡封锁、实施戒严,更是严格执行宵禁政策,将整个区域牢牢管控起来。
在汝宁府,所有往来的车辆与行人,无论是初到此地,还是要前往别处,皆要接受盘查。
若能拿出官府发放的路引,那便可以顺利通行;可若是说不清楚自身来历,讲不明白要去做什么,便别想离开了。
当然,对于普通百姓,诸如农民、工匠、贱户等等,朝廷的看管倒并非十分严苛。
尤其是农民与工匠,几乎不会被过多检查,只是例行公事。
但唯独对于读书人、商人,朝廷防备得万分严密。
上头更是下达了严令,要求各地方学政务必全力做好地方学子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深入学习忠孝之道,理解忠君爱国才是人间正道。
至于什么自由、民主之类的理念,那都是邪魔歪道,连提都不能提。
而除了采取威逼手段,朝廷自然也少不了施以利诱之法。
为了让各地学子安心,朝廷决定在明年三月新增恩科,届时会额外多放出一些秀才、举人的名额。
总之,只要学子们一心爱朝廷,朝廷也定会爱他们,给予他们成为老爷的机会。
可要是学子们不爱朝廷,呵呵。
虽说朝廷的反应迅速且及时,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吃朝廷这一套。
在汝宁府下辖的信阳,此地距离南阳府不过几十里的路程。
在圣教兵分五路攻打南阳府各地的当天,消息便如疾风一般迅速传到了信阳。
信阳,一处乡村农宅内。
说是农宅,却又不完全准确。
这实则是一处规模颇为可观的庄园,占地面积足有一万多平方米。
彼时,夜幕深沉如墨,清冷的月色如水银般倾洒而下,好似一层薄霜均匀地覆盖在整个宅邸之上。
宅院门前,一扇厚重的朱漆大门高高耸立,朱漆鲜亮夺目,在月华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门环被擦拭得锃亮,处处彰显着主人家的讲究。
一位中年男子神色匆匆地快步走来,他抬手用力叩门,“咚咚咚”的敲门声在寂静的门前清脆地回荡着。
不多时,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位仆人满脸堆笑地迎了出来,极为恭敬地引领着那中年人入内。
踏入庭院,眼前豁然开朗。
地面铺就的青砖洁净整齐,每一块青砖都摆放得严丝合缝,缝隙间不见一丝杂草,足见平日里打理得多么用心。
庭院宽敞开阔,四周屋舍错落有致,布局既严谨规整又不失灵动之美。
主屋高大巍峨,飞檐斗拱高高翘起,气势非凡,仿佛要冲破夜空直上云霄。
屋宇之上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绝伦,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故事,皆雕刻得栩栩如生,仿若活物一般。
可来人此刻丝毫顾不得欣赏这些美景,只是脚步急切地向着内宅匆匆走去。
此地名曰张府。
张家虽然未曾出过什么位高权重的大官,但祖上曾官至知府,如今虽说家族已然没落,可家中也有三位秀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